葡萄酒投資的高回報率讓很多投資人看到了商機,把葡萄酒市場看成了暴利行業。面對如火如荼的熱潮 ,葡萄酒業內人士感到了擔憂。勃艮第大中華區首席官方講師齊紹仁認為,不少葡萄酒投資者存在盲目跟風的行為。大多盲目的投資人參與到市場中來也讓市場產生了泡沫。
近來,葡萄酒骰子熱潮愈勁,然而除了30年來近38倍的賬面增值外,酒的保存極為苛刻,變現渠道過于狹窄。更有人提醒,其中存在投資泡沫,需更謹慎。
30年增值近38倍 富礦被疑陷阱
法國波爾多葡萄產區遭受嚴重的冰雹災害,智利葡萄園遇80年來最嚴重霜凍。投資葡萄酒期酒愈加升溫。過去兩年中,以拉菲為代表的法國高端葡萄酒在中國資本助推下,身價成倍增長,甚至超過黃金、股票收益,正成為增值率最高的投資品之一。
從拉菲酒莊公布的價格來看,2008年一級裝期酒價格在100-200歐元,2010年份拉菲期酒的報價上升到了600歐元。雖然經過幾輪價格波動,拉菲2012年份期酒的價格仍然達到了330歐元。
據2012年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發布的報告顯示,從該交易過去30年投資回報曲線圖分析得出:鉆石增值1.49倍,黃金增值1.68倍,而葡萄酒增值則高達37.69倍。
葡萄酒投資的高回報率讓很多投資人看到了商機,把葡萄酒市場看成了暴利行業。面對如火如荼的熱潮 ,葡萄酒業內人士感到了擔憂。勃艮第大中華區首席官方講師齊紹仁認為,不少葡萄酒投資者存在盲目跟風的行為。大多盲目的投資人參與到市場中來也讓市場產生了泡沫。
目前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有超過1000億元的年消費規模。財富品質研究院研究發布的《中國葡萄酒報告》顯示,近十年,中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一直持續上升,從2002年的0.25升/人擴大到2012年的1.31升/人,翻了5倍多。與此同時,在投資市場,房地產限購、股市低迷,本就狹窄的國內投資渠道越發失去投資引力,而隨著國內葡萄酒消費熱潮的上漲,葡萄酒投資日益火熱。
對此,業內人士不無擔憂地表示,正是由于市場泡沫的催生,讓葡萄酒投資的風險迅速增加,“投資富礦”正衍變為“投資陷阱”。
未裝瓶就銷售 期酒質量難保證
據悉,葡萄酒投資可以分為期貨投資和現貨投資,期酒投資屬于葡萄酒投資回報最高的一種投資方式,是投資人選擇最多的。由于期酒投資是以酒品最初發售的價格購買,和現貨相比價格便宜,而且還能提前鎖定未來可能難以購入的高端葡萄酒供應。
但是期酒不比現貨,它就好像是商品期貨一般,葡萄收獲后第二年,葡萄酒尚未裝瓶的時候,就開始銷售。據了解,期酒預售必須是投資者全額付款且在葡萄酒交貨前不得轉讓,所以期貨葡萄酒的質量難以保證,投資的風險也較大。
北京德龍寶真國際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齊磊表示,“很多人只看到了葡萄酒投資的高額利潤,沒看到背后的風險”,對于葡萄酒投資來說,拋售變現始終是一個大問題。
目前,在國內市場上,葡萄酒出貨渠道主要是靠拍賣和關系營銷,出貨渠道狹窄。盡管國內外有各類拍賣機構,但進行拍賣的紅酒往往是有一定收藏年份的稀缺酒品,而這又是大多數投資人很難擁有的。除此而外,一般的投資者很難用充足的憑據證明藏酒品質,就難以進入拍賣程序,更無從談變現了。
而且葡萄酒投資收藏還講究知名度,這也是影響葡萄酒變現的一大問題。中國食品協會葡萄酒國家評委郭月表示,很少有人會愿意冒風險從一個不知名的投資人手里買葡萄酒。
0.1%酒具陳十年能力 賺到錢的人幾乎為零
從收藏葡萄酒來講,葡萄酒生產的年份、儲存條件、酒莊的知名度等諸多因素都可以影響到葡萄酒的升值。但總體來說,一款值得投資的葡萄酒必須在質量和價格方面有良好的聲譽,不僅要生在一個好年份,擁有相當時間的窖藏能力,同時還要獲得世界各地的葡萄酒評論單位對它做出好的評價。另外不斷增長的市場價格也是衡量一款投資級葡萄酒優劣的重要因素。
對此,齊磊表示,他周圍有不少收藏酒的朋友,其中也不乏一些葡萄酒專業人士,但是真正靠投資葡萄酒賺到錢的幾乎沒有。在他看來,每年的名莊酒產量都有限,其中比較暢銷的更是搶手,國內投資人很難買到好的葡萄酒。
據悉,大多數紅酒沒有陳年的能力,一般要在上市后兩三年內飲用。只有僅占總量0.1%的投資級葡萄酒才具有陳年十年以上的潛質,而且至少需要12-15年的成熟期來達到最佳飲用口感。一般葡萄酒超過17年就不能喝了,但也不排除貯藏條件好的情況。不僅如此,由于投資葡萄酒的貯藏條件苛刻,一般收藏家收藏的多數葡萄酒不是一手貨,即使是名莊酒,經過幾次轉手,如果貯藏不好,也會影響葡萄酒的質量。
郭月表示,對于初級投資者而言,投資一瓶葡萄酒的單價至少應該在1000元以上才可能有收藏價值,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投資一些知名度高的酒莊酒。而且投資者要充分了解葡萄酒知識,對于葡萄酒投資還是要保持理性的態度。
來源:逸香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