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一個周期,奶源荒再次卷土重來。奶源荒的背后,折射出我國乳企過度依賴進口奶源的困境。同時,也讓人對于已經自建奶源基地的乳企為何也會卷入其中產生疑問。專家認為,難以解決奶源荒的背后,自建奶源基地其實只是眾多企業在空說賣廣告。
奶源荒的陰影正在籠罩著我國的乳品市場。
近日,法治周末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大型超市走訪時發現,一度被塞得滿滿的液態奶貨架多出了不少空位,很多中低端液態奶產品都處于缺貨狀態。
而在北京回龍觀城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內,中低端牛奶產品缺貨漲價的聲音也不絕于耳。
“當前奶源的確處于緊缺狀態。”乳品行業資深人士余斌品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在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這次奶源荒應該是暫時性的,估計再過一個月左右,該情況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甚至趨于穩定。
如何避免因為過度依賴進口奶源所產生的此類風險?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國產奶源保障供給?此次奶源荒也給我國乳品行業帶來了諸多思考。
過度依賴進口奶源
“奶源荒來了,我們的心也跟著慌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企工作人員如此感嘆。
王丁棉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此次奶源荒的出現跟這種心態也有著很大關系。
“當前奶源出現了階段性的供不應求,主要是受了前階段新西蘭奶粉事件的影響,一些國內乳企手上無糧心里慌張,到處去搶奶源。”王丁棉說。
今年8月初,因恒天然奶粉“涉毒”,國家質檢總局就表示對恒天然集團濃縮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無限期叫停,直至事件影響確認或問題解決。
而截至當前,恒天然仍未收到中國對其產品的解禁通知。
西安市乳業協會秘書長王偉民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此前西部乳業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曾曝料,國內60%以上的液態奶都是用奶粉沖兌的即復原乳,一時間頗受非議。
“但實際上應該承認,我國很多乳品企業都在使用進口奶粉還原液態奶,國內乳企大量使用進口奶粉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王偉民說。他認為,國家對新西蘭奶粉的禁令還沒有放開,進口奶粉大量減少,而尋找其他國家的奶粉替代又需要一個新過程。
王丁棉也表示,中國原奶缺口一直在300多萬噸,其中80%至85%都來源于新西蘭。
此外,他還給記者提供了以下一組數據:
2008年,進口奶粉量不到13萬噸;2009年就達到了24.5萬噸;2010年42萬噸;2012年57萬噸,僅今年上半年就達到了45萬噸。
“如此大比例的進口奶粉份額,依賴關系顯而易見。”王丁棉說,國內前段時間氣候異常,奶牛產奶量本就已經大幅下降;再加上奶牛的一些流行病發病率也在增高,一旦生病打針吃藥后,5天內所產的牛奶又都要倒掉。
“幾個因素加起來奶荒也就自然無法避免了。”王丁棉說
國產奶源供給困局
在王丁棉看來,之前因為大量進口國外奶粉而壓低了國內奶源價格,進而打擊了國內的奶牛養殖業,很多農民失去了養殖積極性紛紛退出,導致現在奶源更少了。
據記者了解,2010年我國大概有250萬奶牛養殖戶,而到去年大概僅剩230萬戶左右,一下少了20萬戶。
王偉民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前幾年由于奶價偏低,很多奶牛養殖戶都紛紛退出。一項統計稱,目前我國奶牛數量是1400萬頭左右,但也有專家稱實際調查只有700萬頭,奶牛數量正在不斷減少。
王丁棉道出了其中的原因,現在一些奶牛散養戶,很多工廠都不再收他們的牛奶,加上飼料價格較高,養殖虧本,很多都把奶牛賣掉了。
“而且今年的牛肉和去年相比價格有一定上漲,牛肉供不應求,一些養殖戶甚至把奶牛當作肉牛給賣掉了。”王丁棉說。
王偉民認為,進口奶粉便宜,企業就都選擇進口奶粉,進而壓低國內奶價,如此一來奶牛養殖戶支撐不下去就大量殺牛。奶源隨即又緊張起來,出現奶源荒,由此開始新一輪提價,可以說國內乳企基本每5年就是這樣一個輪回。
面對以上問題,一些國內乳企近年來紛紛打出了自建奶源產地的旗幟。伊利、雅士利、合生元等乳企瞄準了自建奶源產地的目標進行跑馬圈地。
在王偉民看來,從乳品安全上講,自建奶源產地非常必要,但自建牧場成本要比農民養牛高很多,沒有一定利潤支撐,操作起來是比較困難的。
余斌品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自建牧場需要找到適宜牧草生長的地方,對氣候、水源等都有較高要求。從我國大環境上看,找到合適的地點不是件易事,操作起來會比較局限。
王丁棉更是直言不諱,這種自建奶源產地的行為很難大規模推廣。
“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這個口號已經喊了4年時間,但并沒見真正增加了多少牧場,很多企業都是在空說賣廣告。”王丁棉直言,“如果真的有了成果,現在就不會出現奶源荒,奶牛養殖戶退出了20萬,企業頂回去20萬,不就平衡了嗎?”
奶源荒下的乳企窘境
面對此次奶源荒,乳企該如何應對?
余斌品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中低端液態奶缺貨現象,其實正是乳企根據市場形勢所作出的一種策略調整。
“一個企業總共就這么多奶源,可以做成各種形式的產品,如奶粉、液態奶、酸奶,還可以把它包裝成各種高端奶。”余斌品表示,資源肯定會流向利潤最大化地方,企業都愿意做高毛利的產品。因此,在資源緊缺的情況下,他們更愿意用有限的奶源去做利潤更高的產品。
除了產品結構的調整外,眾多乳企也都紛紛開始提價。
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日前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塑袋裝純牛奶價格整體呈緩慢上漲走勢,8月初以來漲速明顯加快。與8月5日相比,9月17日,塑袋裝純牛奶全國日均價上漲2.6%,漲幅最高的地區達15.7%。
在王偉民看來,適當程度地提高乳品銷售價格對當前奶源荒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他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很多消費者都愿意花高價買進口奶,其實國內也不乏好奶,但是成本往往偏高。如果適當提高國內奶源的收購價格,奶牛養殖戶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從而增加奶牛養殖數量和產奶量,以此讓奶源生產逐步回歸正常。
王偉民還表示,先前一些國內乳企為了爭搶客戶群體往往采取低價促銷方式,這種情況在2006年、2007年的時候最為明顯,而現在這種非正常的促銷活動已經越來越少了。
“雖然適當提高銷售價格和原奶收購價格會促使乳企進入更加良性的發展軌道,但是漲價對于企業也存在較大壓力。”王偉民說。
其中的矛盾在于,國家發改委對漲價問題把控嚴格,當前乳企并不敢“串通漲價”。如果哪個企業單獨提價,又將面臨著自身市場份額被其他未漲價企業所擠占的風險,因此乳企對于漲價問題也頗為小心,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舉妄動。
余斌品最后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針對當前奶源荒,尤其是奶粉方面乳企仍可以考慮全球采購方式,至于國內奶源則可以主要做成巴氏殺菌的鮮奶,其實這也是一種多元化保障。
來源:法治周末 作者: 蔡長春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