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及食品安全問題大家都憂心忡忡。從田間到餐桌、從養殖到銷售,如何能夠真正建立起一個讓人放心的食品安全鏈條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漯河市是中國的食品名城,這里匯聚著大量肉類、糧食、果蔬、飲料加工企業,食品加工工業是漯河市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漯河市及漯河企業在推進食品安全工程建設、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等方面的經驗、探索以及困惑,對于眼下國家正在積極推進的食品放心工程有諸多的啟示意義。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現在提及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文化是很“虛”的事情,但是在漯河的很多食品加工企業看來,做食品加工企業首先就意味著從事的是“良心”行業,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真正的“良心”文化,很難把食品安全工作做好。因為在企業多方位的、長長的生產經營鏈條上,任何一個小環節、小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食品安全的大問題發生,所以他們希望這樣的企業文化滲透到每一個員工,變成企業和員工的自覺行為。
在聯泰食品,“弟子規”是廠訓;在南街村,提倡的是“傻子”精神。南街村是中國有名的億元村,其村辦企業涉及食品、飲料、酒類、醫藥等產業。多年前其村長曾當眾燒掉某企業有質量問題的餅干,從此后這個企業再沒有出現過食品質量安全的問題。在南街村集團董事長王宏斌看來,做食品企業是需要有“傻子”精神的,他認為這個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支撐、由“傻子”推動、由“傻子”創造,最后是屬于“傻子”的。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食品企業如何解決越來越頻發、越來越難以控制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許倡導更有社會責任、更有良心的企業文化,是回歸本源行之有效的路徑之一。
應該說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食品安全的檢驗、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已不成問題,但是這些手段運用到企業、運用到食品產業鏈上,可支付、可使用的成本問題依然是困擾。食品加工企業屬于快消品行業,企業贏利多半是靠薄利多銷、靠規模效應。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需要進行設備的投入。我們僅僅以在食品包裝袋中增加二維碼標識為例,通常一個企業在設備上的投入就需要600萬元~700萬元,還不算軟件二次開發、人員投入以及其他后期的成本費用。這對于薄利的快消品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企業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只在高端產品上建立可追溯體系。在雙匯,僅僅是生豬頭檢驗這一項,每年增加的費用就是1億元。國家現在有很多促進企業發展的獎勵資金,在推動食品安全、食品追溯方面能否有相應的鼓勵資金或是減免稅等措施,是需要思考的課題。
建立一個完備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需要企業、行業、國家各個層面的大力攜手和推動,除了企業自身更自律、更多投入之外,國家應該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更公平的產業競爭環境,建立公共認證平臺等方面下大工夫。應該說,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完善,沒有完備的、精準的、嚴格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對于違規的企業,沒有更嚴厲的處罰措施,也是使得很多企業“鉆空子”,圖謀“僥幸”的重要原因。比如在休閑食品領域,更多的標準是針對成人的,但是大部分休閑食品主要的消費者卻是青少年和兒童,對此卻沒有更細更精準的標準等等,這僅僅是標準缺失、標準寬泛的一個小例子。除了標準,對于從事食品行業的企業也沒有相關的信用資質體系約束,一旦違規,同樣可以改頭換面重啟爐灶,沒有嚴格的重法、準入機制,也是造成食品行業難以有安全保障的重要原因。以上種種問題,都需要有關部門更有作為。只有這樣,老百姓才可能獲得更安全的食品,真正建立起我們的食品安全體系。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作者:李佳師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