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國內一些知名白酒生產企業涉足果酒市場,生產銷售果酒。有消息說,五糧液集團已推出青梅果酒、青梅實酒、冰珀43等產品,茅臺還擁有自己的葡萄酒莊園,從種植、生產到銷售成為自營一體化。
果酒市場為何吸引白酒企業加入呢?果酒釀造專家郭意如認為,第一個原因是目前中高檔白酒銷量下降,白酒企業出現虧損。第二個原因是在酒類市場,只有一個領域還沒有全部開發出來,這就是除了葡萄酒以外的果酒,蘊含著很大商機。先說產量,目前國內年產果酒只有200萬噸左右,跟白酒、啤酒產量相比相去甚遠。再說種類。除了極普通的果酒外,市場上其他營養價值更高的果酒種類稀缺。最后說品牌,跟白酒不同的是,由于起步晚,果酒生產企業少,造成果酒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品牌。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國內果酒消費市場回暖,市場需求逐步擴大。郭意如補充說,果酒生產利潤也較高。比如一瓶500毫升的藍莓果酒,出廠價只有120多元左右,但企業在超市等終端的售價卻高達1000元左右。以一個年產100噸藍莓酒的企業為例,除去銷售環節的市場營銷費用外,企業凈銷售利潤可以達到600萬元左右。正是基于上述幾點原因,讓一些白酒大鱷們看準了這個難得的商機。
果酒專家王學芝告訴記者,白酒企業涉足果酒市場應該說是一個利好消息,對于掃除目前果酒生產中的各種障礙非常有益。第一,一些種類的果酒生產工藝有望提高。比如冬棗酒,雖然冬棗鮮食脆甜可口,但如果用它釀果酒目前卻還存在一些技術瓶頸。一些勉強釀制出來的冬棗酒口感也不令人滿意,這需要有實力的生產企業投入資金。第二,果酒消費市場有需求,但銷售渠道和營銷方式跟白酒相比十分落后,白酒生產企業可以嫁接白酒相關經驗,搞好果酒的市場營銷。
郭意如認為,白酒企業有資金但不一定就可以搞好果酒生產,這其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第一,是要和科研機構合作掌握好果酒生產工藝和設備。第二,果酒產品類型需要創新,符合大眾需求。比如,要大力發展冰鮮果酒、易拉罐帶氣果酒等,以滿足不同季節、不同場合消費者需求。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