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乳品行業可謂經歷了非同尋常的時期,在保持較快發展的同時,也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行業之一。縱觀中國乳品行業,有專家用“振奮”、“欣慰”和“深思”三個詞來描述其現狀,即:龐大的市場規模令人振奮:我國人口眾多,1到3歲的嬰幼兒大約4800萬,乳品尤其是嬰幼兒乳品需求量極大;日趨成熟的競爭態勢令人欣慰:中國奶企進入全球20強,構成了世界乳業的第一方陣;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令人深思:畢竟,“三聚氰氨事件”的教訓太深刻了。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創中國制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制品進口。“三聚氰胺事件”給社會敲響警鐘,更讓公眾意識到乳制品安全亟待規范。
當年10月9日,國務院及時頒布《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條例》,對乳制品安全監管做了具體、明確的規范。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會長宋昆岡將該法定義為乳制品“根本大法”。
農業部及時跟進,11月7日公布實施《生鮮乳收購管理辦法》,對生鮮乳的質量全程控制做了相應規范政策。2010年的4月衛生部發布乳制品標準,其中包括17項產品標準,3項管理法規和49項檢驗方法,這也是食品安全標準制定以來,首部使用在乳制品上的標準。
據農業部奶及奶制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王加啟介紹,自2008年嬰幼兒奶粉事件以后,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及時啟動了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2009年到2011年的堅持實施,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國家生鮮乳質量安全現狀得到了全面準確的反映,有關部門根據現狀提出具體的控制辦法,最終為降低質量安全隱患和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據了解,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技術從最開始的部分監測,到2011年覆蓋所有的生鮮乳收購站,對被列入違禁添加物名單的物質進行了全部監測,這就是“全覆蓋”。在工作形式上,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也在不斷完善。用異地抽檢計劃促進不同省市之間的相互監測,提高了監測數據的可信性,并且用飛行抽檢技術,在不告知時間、地點、內容的情況下突擊監測,掌握了生鮮乳的真實情況,始終對使用違禁添加物的行為保持了高壓態勢。同時,乳品廠收購生鮮乳的時候也要批批進行檢驗,檢驗指標多達十幾項,一些原本需要檢驗時間較長的指標,因為采用了先進儀器在幾分鐘之內便可得出結果。
“三聚氰氨事件”之后,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對2010年版的生產許可證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對企業規模提出要求,撤銷100噸以下加工能力的奶粉廠;第二對加工技術裝備提出要求,例如要求企業必須具備所有指標的檢驗能力等。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乳制品安全現狀有了很大提高,經過清理整頓和強化監管,尤其是嬰幼兒乳粉行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淘汰了一批奶源沒有保障,生產技術落后的加工企業。奶源基地建設更加得到重視,企業自由可控奶源比例提高,企業安全生產和質量檢測條件得到改善,實施了原料和產品PT檢,乳粉的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提升。通過推動建立企業誠信管理體系,企業的質量責任意識和管理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嬰幼兒乳粉質量有明顯提高。2012年,在國家質檢總局組織檢測的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12082個樣品中,問題檢出率結果為0.77%,即符合標準合格率,檢測結果好于同期進口國外嬰幼兒配方乳粉1.13%的問題檢出率。種種數據均表明,國產乳品質量安全狀況持續好轉,消費者信心逐步恢復。
據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介紹,目前國產嬰幼兒乳粉質量安全正處于一個整體穩定提升,并加快向好發展的時期,保障乳品安全的各項治理整頓行動仍在持續深入進行。
來源: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