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口原料之傷談奶粉原料安全可控的價值


    時間:2013-09-23





      眾所周知,奶粉的安全與原料息息相關。作為多家奶粉企業的原料供應商,新西蘭乳制品巨頭恒天然公司乳清粉“爆毒”事件引發行業震蕩,始作俑者為奶粉原料濃縮乳清蛋白中檢出的肉毒桿菌。8月5日的與中國媒體的發布會上,新西蘭恒天然集團首席執行官TheoSpierings承認,恒天然的工廠管道存在著清潔不徹底的問題,恒天然對于污染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了解,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常溫、低酸和缺氧環境中的革蘭氏陽性細菌。這種細菌的中毒在臨床上以惡心、嘔吐等癥狀,而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加熱10分鐘后才能殺菌成功,家庭在沖泡奶粉時往往使用溫水,起不到殺菌作用。事件所影響的奶粉廠商包括多美滋、雅培等業內巨頭,因此造成了消費者恐慌。輿論視線再次聚焦原料安全性問題,涉事企業更被拖裹挾至風口浪尖,多美滋、雅培等涉及有菌批次的產品在中國各地下架,原料之傷波及之廣、影響之大恐令恒天然始料未及。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類健康,一直備受關注。嬰幼兒奶粉作為寶寶的口糧,其品質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牽動人心。奶源和原料作為生產環節的源頭,承載著產品大廈的基礎。外資品牌宣稱使用新西蘭等地的進口原料,某些國產品牌也把進口生產原料作為重要賣點大肆宣傳。也許這迎合了國人對外資的盲從,由此順應了市場選擇的需求。殊不知,奶粉生產鏈條長,生產環節多,而對所有環節在生產企業控制之內才可以保證產品安全。新西蘭等國外原料,在本國生產加工后,又經過較長時間的運輸,過程較國內原料運載周期長的多,造成了中國企業使用端的可控制較差,原料質量的失之毫厘,造成了成品的謬以千里。

      較之于部分企業執著于進口原料帶給產品的“光環”,部分國產品牌多年深耕產業鏈各環節的安全保障工作,保證各個環節的安全可控。在奶源上,除個別國產品牌宣稱引用新西蘭奶源和原料以外,大部分國產奶粉奶源和原料均來自于國內。奶源上,國產奶粉品牌深耕奶源建設。以伊利等企業奶源建設為例,是通過企業自建、合作建設、參股、資金設備扶持等多種途徑發展優質奶源,開創了自建規模化牧場、奶聯社、奶牛合作社、托牛所、扶持家庭牧場等多種養殖模式,并在全國推廣。這就很好的保證了奶源的可控。在生產環節,部分國內奶粉廠商苦練內功,踏實精進。他們甚至敞開了大門,向世人展示從牛奶變成奶粉的全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穩健的企業堅信可控的原料、嚴苛的生產以及先進的研發,能夠讓奶粉從奶源到原料,從生產到包裝做到精益求精,向“零風險”無限接近。

      恒天然事件也許只是產業鏈問題的“冰山一角”,有專家甚至認為“此次檢測出恒天然的涉事產品,不排除其他國家的奶粉中也可能含有肉毒桿菌。”過度的依賴進口原料非但不能提升產品品質安全,反而埋下隱患。嬰幼兒產品行業需要不盲從、有態度的廠商,真正植根于產品生產環節的控制力度,保證產品安全,為中國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來源:慧聰食品工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