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商超出現品牌液奶、酸奶等產品斷貨,業內人士稱,可能與恒天然原料未解禁,國產液奶用于噴奶粉導致生鮮乳緊俏。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近期在會議上也明確指出,目前中國奶源緊張,搶奶現象又在上演。
據了解,上海大潤發伊利酸奶全品項斷貨,而在其他商超也有個別斷貨現象。廣州媒體也報道稱,一大型連鎖超市,蒙牛、伊利等產品貼出了斷貨標簽。同時,不少北方城市的超市,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的袋裝奶都出現了斷貨現象。
還有細心的人士觀察到,目前市場上酸奶的還原乳使用率有所提高,“昨天去超市買酸奶,發現光明、蒙牛的很多單品的酸奶配料里面的生鮮乳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脂奶粉”。
一大型乳企負責人表示,各大乳企產能是沒有問題的,主要問題還是在奶源。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受新西蘭原料粉進口受限影響,國內原料粉整體需求未變的情況下,國產原料粉變得緊俏,大量的液態奶被拿來噴粉,直接導致生鮮乳吃緊。
業內人士均表示,奶源緊張一直存在。宋昆岡認為,奶源緊張與增長的市場需求有關,而個體養牛過快推出,規模養殖及企業自有奶源不能及時跟進,牛肉價格持續高位,奶牛淘汰速度過快等也是主要原因。他還指出,奶源緊張又將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近期,伊利投資5000萬美元入股輝山乳業,蒙牛不甘示弱,中糧私募基金投入4000萬美元,兩大乳企同時盯上一家以奶源見長的企業,也證明了奶源對乳業的重要性,新一輪的奶源戰或將開始。
奶源的重要性,在恒天然看來也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本月恒天然公布,在山西省總投資額13億元人民幣,建設規模為年存欄奶牛3萬頭的牧場。恒天然還計劃到2018年在中國建成總產奶量為10億升的30個牧場。
恒天然合作集團全球戰略合作總經理林敏圭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恒天然看中中國高速增長的高端市場,恒天然在中國的牧場所產生鮮乳將會用于使用鮮牛奶的產品中,不排除有進駐中國液奶及酸奶市場的可能。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大中華區消費品研究主管嚴志雄在乳協年會上也表示,未來乳業市場的發展機會是留給奶源與品牌優勢明顯的企業。
來源:中國經濟網 張欣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