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被熱炒,那么國家對年份酒是否有嚴格的界定呢,國家又是如何監管的呢,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葡萄酒、黃酒的國家標準,對年份酒有明確的規定。例如,黃酒國標中規定,黃酒的酒齡按照發酵后的成品原酒在酒壇、酒罐等容器中儲存的年限計算;且銷售包裝標簽上標注的酒齡,以勾兌酒的酒齡加權平均計算,其中所標注酒齡的基酒不低于50%。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會長董金獅告訴記者:白酒的國家標準,無論是濃香型、醬香型還是清香型,都沒有年份的規定。由于標準缺失,白酒年份標注非常隨意。
董金獅告訴記者,年份酒上漲應該是酒品生產商的一種營銷手段,而且各品牌間甚至有相互模仿、相互推動的趨勢,先是出現在一些高端名酒領域,隨后一些中端白酒品牌也紛紛效仿,最后眾多新成立的小酒廠也先后推出了自己所謂的年份陳釀。而年份酒的真假,消費者一般無法鑒別,有經驗的人有時能喝出來。雖然指紋圖譜技術可以做年份酒檢測,但這一技術因為檢測成本高昂,并沒有推廣開來,即使檢測出陳釀酒所含比例不同,也沒有相關監管和懲處標準專家建議,國家應該制定有關年份的認定標準,形成統一的監測規范。
董金獅表示,中國白酒業的虛火應該降一降,做企業要講誠信,消費者也不能盲目相信廣告,更不能輕信所謂年份酒。
來源:經濟信息聯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