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嚴格追溯讓質量更有保障


    作者:姚敏 王每文    時間:2013-09-17





      日前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將對乳制品、肉制品等10類高風險食品實施全程追溯,對于嚴重違法經營者將實行“終身行業禁入”。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張志寬表示,北京市將構建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臺,依法公開重點高風險食品的全程追溯信息以及食品生產經營者、從業人員的信用信息。

      事實上,不僅是北京對高風險食品實施全程追溯,在我國食品安全、食品質量被全社會高度關注之下,許多城市都開展了食品溯源體系建設。專家表示,食品溯源體系的建設,其目的就是讓食品實現嚴格追溯,使質量更有保障,讓消費者的食用更安全。

      我國溯源體系建設開啟

      “食品溯源體系建設已經在我國開始啟動。”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專家介紹說,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早在瘦肉精事件爆發第二年的2010年,我國食品安全流通追溯體系建設便開始啟動。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了計劃用三年時間使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其中對食品溯源體系建設也提出了要求。

      專家介紹,根據《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乳品電子追溯系統覆蓋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產經營單位;肉類蔬菜電子追溯系統覆蓋全國城區人口100萬以上以及西部城區人口50萬以上城市;酒類產品電子追溯系統覆蓋試點產品生產經營單位;保健食品電子追溯系統覆蓋所有保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強調,要根據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化資源,按照統一的設計要求和技術標準,建設國家食品安全信息平臺,2013年底前要完成主系統和子系統的總體規劃和設計。

      食品追溯投入將超百億元

      商務部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我國正在進行3批共35個城市的食品溯源體系建設試點,首批10個試點城市已全部建成追溯體系并投入試運行,初步實現了追溯功能。根據商務部市場秩序司今年4月發出的《關于2013年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2013年將新增部分城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

      有關人士介紹,商務部計劃在“十二五”末,爭取讓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系統覆蓋到所有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并涵蓋肉類、蔬菜、禽畜、水果、水產品、食用菌、豆制品等各類食品。按照現有試點城市的投入規模進行簡單估算,整體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省會城市與計劃單列市平均投入6000萬元,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平均投入4000萬元,普通地級市平均投入2000萬元進行簡單估算,僅省會城市與計劃單列市的追溯體系建設就需投入21.6億元,百萬人口以上城市的市場規模為34億元,若最終推廣至普通地級市,則整體市場空間將達到百億元。如果考慮到未來追溯體系的覆蓋品種將進一步增加到涵蓋肉類、蔬菜、禽畜、水果、水產品、食用菌、豆制品等各類食品,同時追溯體系將有望向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演變,則市場空間將有進一步大幅提升的可能。

      讓百姓吃上放心食品

      “面對時有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完善監督、加快建設追溯體系非常迫切。”知名乳業專家、原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王丁棉以近年頻繁發生的問題奶粉事件為例說明了追溯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近年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企業包括國際知名乳企恒天然等,都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一旦出現問題,立即溯源,查找問題出現的原因和生產廠家、銷售等相關情況,就可以盡快落實召回,這樣就得以在發現食品質量缺陷之后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防止問題食品更多流向餐桌,傷及更多的消費者。”

      “如何讓消費者吃上放心食品?加快建設追溯體系迫在眉睫,這不僅有利于對問題食品的處置,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消費者放心消費、明明白白消費。企業自覺建立質量追溯體系,既是維護消費者權利的應有舉措,是對消費者負責的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也是對賴以生存的市場的尊重和企業品牌及美譽度的珍惜。”畜牧專家、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征濤介紹,業內一直呼吁國家在加大對私屠濫宰監管同時提高肉牛企業的準入門檻,培養龍頭企業。近年來涌現出一批資金實力雄厚、產品質量高,并集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肉牛產業集團,但亟需完善追溯體系。“以牛肉為例,好的追溯系統是一頭牛在養殖場時,牛耳朵上就被植入耳標,記錄產地、生長過程信息。牛送到屠宰場后,這些信息自動轉存到系統中,被加工分割成后會產生新的唯一標識,記錄前面信息及屠宰信息。牛肉進入超市后消費者可以通過超市終端進行相關信息查詢,這樣就構成了牛肉產品一個完整的追溯鏈條。”王征濤說。

      “屠宰檢疫是肉類溯源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還不完善。一些屠宰場雖然設有檢疫環節,但受工廠規模和資金等影響,檢疫設備不完善,檢疫操作程序沒有完全實施到位,這就在源頭上埋下了肉品的安全隱患。溯源就是真正建立起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面對面’關系,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可以通過追溯體系迅速找出問題。”王征濤呼吁國家加強屠宰檢疫監管,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及程序把好屠宰檢驗關,沒有合格檢疫證明的肉牛入場時要拒收,一旦發現國家規定需上報的傳染病及時上報,同時加強對私宰場點的查處力度,保障肉品安全。

      ●背景鏈接

      食品溯源體系的前世今生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最早出現于上個世紀90年代,起因于歐盟應對“瘋牛病”問題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目前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采用相關系統進行食品溯源,特別是英國、日本、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取得了顯著成效。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的建立有賴于物聯網相關的信息技術,目前主要技術有無線射頻技術和二維碼技術。前者主要用于在食品包裝上添加帶有編碼芯片的標志,在產品移動過程中進行實時信息采集和記錄;后者則對應終端對二維碼進行拍攝查詢產品相關信息。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姚敏 王每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