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醬腌菜領軍品牌——涪陵榨菜報告顯示,華南地區不再那么重要了:銷售額占公司總銷售額的比例,從2007年的49%、2008年的48%、2009年的47.58%、2010年的38.50%下滑到2011年的29.99%,從半壁江山滑落到30%以下。從增速上來說,2011年,華中、中原、西北地區營業收入則比上年增長45%-57%不等,華南地區卻只有1.28%的增長。
有人認為以上這些數據契合了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動趨勢,并以此作為推斷人口流動趨勢的依據,因此這一現象也被稱為“榨菜指數”。這一非正式的經濟指數,頗具趣味性,一時間內成為熱點。不過,除人口流動趨勢外,筆者認為“榨菜指數”背后亦可以看出以涪陵榨菜為代表的醬腌菜行業的一些發展現狀。
總體來說,行業發展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盡管以局部地區來講,銷售份額有增有跌,且增跌幅度較大,但產品的全國總銷售量、營業收入并沒有因為人口流動發生太多的變動,反而因為近年來食品工業技術的不斷升級,穩中有升。據涪陵榨菜官網數據顯示,2013年1-6月,涪陵榨菜共實現營業收入41,423.6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92%;實現營業利潤7,821.78 萬元、凈利潤 7,522.23萬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72%、29.50%。
此外,“榨菜指數”也非常明顯地反映出榨菜品牌濃郁的地方特色。一般而言,作為開胃小菜的榨菜屬于低彈性生活必需品,城市固定人口的收入增長對榨菜的消費幾乎沒有影響。而短短的幾年時間內,華南地區,涪陵榨菜銷售份額急劇下降,但本土榨菜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可以歸因為:從華南地區撤走的流動人口(四川、重慶等地區為勞動力輸出大省,口味較重)帶走了涪陵榨菜的重口味市場,留下的是適宜本地人清淡口味的本土榨菜市場。
榨菜品牌的地方性顯而易見,在這方面,整個醬腌菜行業也不例外,除烏江涪陵榨菜、余姚榨菜外,還有著名的宜賓碎米芽菜、六必居醬腌菜、峨眉賦菜、辣妹子榨菜等等,都帶有獨具特色的濃郁的地方飲食風味。這些醬腌菜企業以滿足本地市場口味需求為先,進而整合資源,以特色食品為名推向全國,產品不但逐漸趨向“品牌化”,而且品牌認知度頗高。以“榨菜指數”中的涪陵榨菜為例:從華中、西北地區來看,涪陵榨菜營業收入增長高達45%-57%不等,這說明返鄉的勞動力并沒有拋棄原來的品牌,“流動人口走到哪兒,哪兒的銷售量就上升,營業收入就增加”,涪陵榨菜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作為非正式的經濟指標——“榨菜指數”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行業發展的某些現狀,這受到了人們固有的飲食習慣的影響,但隨著人們對于健康食品的不斷追求以及食品工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這一指數必將有所變化。人們在注重醬腌菜口味的同時,將更關注食品的安全性、健康性。
作為調味品行業的領軍展會,2013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簡稱2013中國調味品展)主辦方則表示,作為知名醬腌菜之一,榨菜在我國廣受歡迎。今年在展會同期,組委會將設置的全國名優醬腌菜展示專區。屆時,烏江榨菜、吉香居泡菜、金剛山韓式泡菜等多家名優醬腌菜企業也將集體亮相。同期召開的首屆醬腌菜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也必將促進醬腌菜企業間的交流,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