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乳企應放下唯我獨尊的姿態


    時間:2013-08-27





      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后,多美滋、雅培等洋品牌銷售受挫,歐洲品牌奶粉及國產奶粉銷量則大幅增長。占國內乳原料市場七成份額的新西蘭乳原料“感冒”,恒天然走下神壇,國內乳企期望通過自建牧場等手段把控奶源、占領市場,卻遭遇高成本困局及技術掣肘。

      最近“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不僅打破了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神話,而且迫使恒天然走下神壇。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國內乳業逆襲的機會。國產奶粉銷量的增加、眾多乳企股票的漲停,也無不在說明中國乳企的春天真的來了。但是中國乳企又在做什么了,他們又汲取了怎樣的教訓了?在這轉瞬即逝的機會面前中國乳企能抓住嗎?

      受恒天然事件的影響,似乎中國的乳企巨頭漲價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仔細思量,果真如此嗎?乳品專家王丁棉表示,蒙牛和伊利是國內大型乳企,均有自己的大型牧場和原料奶。因此,即使恒天然事件導致國內原料奶受追捧,這兩家企業擁有自產奶源,也不會因為原料奶供應緊俏受到影響。蒙牛內部人士回應,是因為各項成本漲價了,所以商品漲價。在這春光易失的關頭,乳企巨頭沒有去更好的惠及廣大消費者,沒有去重塑中國乳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沒有爭去爭取消費者信任。而是挖空心思的去漲價。

      其實在這些行為的背后,無不顯露著中國乳企的一個思維邏輯,怎么省事怎么來。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乳企就上游壓榨奶農的利益,下游提高商品的價格。乳制品蛋白質含量不高,乳企就用廉價有毒的三聚氰胺來代替。國內奶源有問題,乳企就一群瘋的進口國外奶源。國外奶源有問題,乳企才想到大規模的建立自己的農場。這種簡單思維的背后,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也是一種目光短淺的行為。如果這種心態與行為繼續,中國乳企將會受到比“三聚氰胺”事件更嚴重的重創。如消費者的永遠唾棄、戰線延長后的資金鏈斷裂,內部系統的癱瘓等。

      國外很多優秀的企業,他們也視財如命,但是他們并不是為了錢而錢。他們掙錢有一個立命的根本,就是負責人的做好自己的產品。圍繞這一目標,他們從內部到外部會形成一個和諧的生態環境。為了能讓自己的產品有核心競爭力,他們會花巨資引進技術、設備、人才,那怕前期虧損,因為他們堅定有了核心競爭力,利潤會成幾何倍數的增長。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他們會與上游企業進行合作,來共擔風險,因為他們深知他們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他們為了解決成本問題,他們會建立嚴密的內部機制,讓內部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發揮到最大,因為他們知道內耗才是最大的成本。

      因此,中國乳企應該少一點為唯我獨尊的姿態,因為你的姿態是國家給的,一旦政策發生改變,你的優勢將不復存在。中國乳企應該少一點“簡單”思維,因為這將斷送你們的大好未來。中國乳企應該多一份責任,因為這是你們贏得消費者信任的開端。中國乳企應該關注于產品,因為這是你們的立命之本。


    來源:紅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