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政策紅利奶企積極行動 爭創行業標桿


    作者:陸悅    時間:2017-03-14





      “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創品牌”、“講好奶業故事”,這“五大行動”說起來容易,卻需要奶企和奶業從業者每一步都腳踏實地,一絲不茍抓好飼料、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并且一以貫之、鍥而不舍地執行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國奶業的龍頭企業們正在全力以赴,提升品質、鑄造品牌,爭創行業標桿,既迎接政策紅利,也帶領中國奶業產業鏈整體轉型升級。


      種好草、養好牛


      是奶業發展基石


      在標準化、規模化牧場的推進過程中,科學種植和現代養殖直接影響著原奶的品質。


      多年來,伊利秉持“共贏”理念,將國際領先技術引入牧草種植環節;此外,通過發展產業鏈金融、新型奶農培訓、牧場信息化等措施,伊利大力幫扶奶農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牧場,以點帶面地推動中國奶業轉型升級。目前,伊利在全國擁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場2400多座,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在奶源供應比例達到100%,居行業首位。


      蒙牛在滿足奶牛養殖的優質飼草料需求的同時,努力打造“好草好牛好奶”的優質可循環產業鏈。蒙牛旗下的富源牧場場長梁華介紹,富源建立的“牧場周邊建草場,草場周圍建牧場”的雙效益機制,嚴格按照每頭牛至少3畝草地進行草場匹配建設。“養好牛”,即意味著規范化養殖和人性化管理。“以牛為本”是蒙牛養牛的理念,其借鑒丹麥阿拉福茲公司的百年管理經驗,在奶源營養、質量安全、動物福利以及蓄養環境等環節,制定了更適應中國牧場的標準化操作規程。蒙牛還開辦“蒙牛牧場主大學”,幫扶800多家牧場從牛群結構、飼喂管理等20多個方面提升。在“養好牛”的目標上,蒙牛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希望帶動整個行業的養殖進程。


      依托全球首創的“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牛奶加工一體化”模式,現代牧業已經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高品質原奶供應商及優質乳加工制造者,并成為全球第一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這種創新生產模式是把現代化加工廠建在規模化牧場里,把牧場建在配套的牧草場里,該企業旗下存欄4萬頭的蚌埠牧場,是全國奶牛存欄量最大的牧場,牧場里建有600噸的液奶加工廠,周邊配套10萬畝優質土地,種植青貯玉米和苜蓿,既滿足了奶牛的優質青飼料,又用牛糞發酵后的有機肥培肥了地力。


      今年1月,蒙牛乳業與現代牧業在港聯合發布公告,蒙牛乳業擬以每股1.94港元的價格,收購16.7%的現代牧業股份,交易總金額約18.73億港元。此交易完成后,蒙牛持股將增加至39.9%(全面攤薄后為37.7%),仍將為現代牧業最大單一股東。這也是蒙牛進一步掌控上游優質奶源的重大舉措。


      重品質、產好奶


      是企業永恒信條


      從源頭到市場終端,龍頭奶企在乳業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牢牢把握“品質”這個根本,聚焦全球最優品質,爭創食品安全零事故。


      長期以來,伊利建立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覆蓋80多個檢驗單元,率先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每一個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關鍵點的監測、分析、把控、預防。在標準方面,伊利設置了以“國家法定標準線、嚴于國標線的內控線、嚴于內控線的預警線”三條線為內容的質量內控標準。這些標準和體系的建立使得伊利的質量管理水平比肩甚至超越了國際水平。


      在食品安全上,蒙牛奉行最好主義。蒙牛的質量安全管理是在織一張大網,從標準、技術及檢驗、審核、信息化等多維度做工作。蒙牛引入了國際領先的SAP系統和LIMS系統,利用實時數據形成數據庫,通過數據監控平臺實時監控與預警,有效杜絕了人為操作的失誤。目前,SAP涵蓋蒙牛33個基地、58家工廠和幾千個經銷商,LIMS系統每天要為蒙牛提供近40萬條的檢驗數據,全面提升了蒙牛生產過程的質量準確度和穩定性。


      在“種養加零距離一體化”模式下生產出來的現代牧業牛奶,品質已比肩世界一流乳品標準。在素有食品業“諾貝爾獎”之稱的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Monde Selection)上,現代牧業純牛奶于2016年已經第三次捧得了金獎;還獲得了大會特別獎——國際高品質獎杯,該獎杯僅授予連續三年獲得該大會特別金獎或金獎的產品。同時,現代牧業積極實施并推動優質乳工程,經過2年多的規范和提升,生產的巴氏殺菌奶和UHT滅菌奶在2016年11月份成功通過優質乳團隊的驗收。


      創品牌、傳文化


      打造國際影響力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感到了“品牌走出去”的緊迫性,乳企也同樣如此。


      伊利通過國際化布局,用全球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打造了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伊利“講奶業故事”的方式也抓住時代脈搏,讓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感知中國奶業,了解中國文化。2015年,伊利發布了中國首個“母嬰生態圈”戰略。該戰略利用“互聯網+”思維,打通線上和線下平臺資源,通過抓取和分析母嬰人群的大數據信息,判斷其主要的營養需求,從而為他們提供個性化服務。可以說,伊利“母嬰生態圈”構建了一套全方位、專業、精準的定制化母嬰服務生態體系。此外,伊利還積極借助前沿技術,將全球產業鏈搬到了網上,借助全景技術和VR技術,突破1億人次已在線上線下參觀了伊利的全球產業鏈,讓消費者對奶業的質量保障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蒙牛也是較早實施國際化戰略的企業,做到了奶業“十三五”規劃中“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指導要求。蒙牛奶源地已布局到了丹麥、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位于新西蘭的奶粉工廠更被評價為“世界級”的工廠,以國際化的奶源、國際化的產業鏈服務更多中國消費者。蒙牛秉持務實、開放的態度,真誠地為消費者“講故事”,如開展“你的疑問我的責任”、“牛奶的力量”等系列互動答疑和牛奶科普項目,邀請國際大咖一起講故事,與NBA、中國航天等國際國內超級IP聯動,開展“廠開趣玩”主題工廠參觀,融入更多互動和體驗,不但讓其品質得到見證,蒙牛國際化的品牌形象也更深入人心。


      2月13日,集乳業產業鏈上代表行業領先水平的國內外權威組織機構共同發起的“國家乳品健康科技創新聯盟”成立,這是在農業部指導下中國首個乳品健康科技創新聯盟。聯盟以“三元食品”為牽頭乳品企業開展工作,選舉三元食品總經理陳歷俊為理事會理事長。會上,陳歷俊介紹了聯盟的五大創新任務,并提出要突破我國乳制品加工核心配料、裝備及產業化技術瓶頸,開發適于我國人群營養特點的新型產品,形成產品與制造標準,提升產品安全與健康水平,并通過搭建乳品加工與消費者互動平臺,完善母嬰健康保障機制。


      聯盟成立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加強合作,團結中國乳品產業界,齊心協力恢復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二是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適合中國消費者特點的中國乳品發展之路;三是要有能力、有信心的研發出適合中國人的乳制品,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進一步走向世界。


    來源: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