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中小企業惹的禍,大企業幾乎沒有問題。”這句話可以概括出了當前我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的發展現狀。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直言,去年我國嬰幼兒奶粉抽檢過程中,檢出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基本上沒有檢出不合格的樣品。
據畢井泉介紹,去年全年我國共抽檢嬰幼兒配方乳粉2532批次,檢出不合格的樣品32批次,占1.3%。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存在安全風險的不合格樣品有22個批次,占0.9%;不符合包裝制、包裝標簽明示值,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不合格樣品有10個批次,占0.4%。
畢井泉強調說:“檢出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嬰幼兒配方乳粉大型生產企業基本上沒有檢出不合格的樣品。”據了解,為了提高嬰幼兒奶粉市場的質量安全水平,去年10月我國實施了奶粉新政,將奶粉監管從備案制轉成注冊制,每家乳企原則上不超過3個配方系列、9個配方產品。新政出臺的目的就是為了淘汰質量不過關的嬰幼兒奶粉品牌,重塑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根據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監總局啟動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注冊工作,這是針對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食品和狀況采取的特殊監管措施,重點是整治品牌和配方過多、標簽不當、標注和廣告宣傳不當的問題。禁止明示或者暗示諸如益智、增強免疫力等虛假宣傳。
正因如此,對于標簽問題,食藥監總局還曾發布了一些細則。1月26日,食藥監總局連續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標簽規范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指導規范配方注冊。
未來奶粉行業的監管將繼續從嚴。畢井泉表示,嬰幼兒配方乳粉是嬰幼兒由于種種原因缺乏母乳喂養時的替代品,其直接關系到嬰幼兒的發育和健康。因此,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的安全問題成為了食品監管的重中之重,未來必須要從源頭、生產、出廠到銷售實行全過程的嚴格監管。
具體而言,一是要從源頭嚴控,鼓勵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企業自建奶源基地,不能自建奶源基地的要有穩定而且定期審核的原料供應渠道。可喜的是,目前包括君樂寶、飛鶴、伊利等在內的國產嬰幼兒奶粉正在加大力度自建奶源基地,在產品質量上進行嚴格把關,從而樹立起消費者對國產嬰幼兒奶粉的信任感;二是進行過程嚴管,企業要嚴格生產環境、設備運行狀態和設備運行過程的管理,企業要對出廠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進行全項目的批批檢驗,企業要建立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追溯體系和產品跟蹤評價規范。在此背景下,食藥監總局自2014年到現在,共開展了60次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并向社會公開檢查結果,對發現的缺陷要求企業限期整改,希望以此促進嬰幼兒奶粉質量的提高;三是要對產品進行嚴檢,在企業出廠全項目批次檢驗的基礎上,監管部門也要開展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專項監督抽樣檢驗,堅持“月月抽檢、月月公開”;四是對于違法行為要嚴懲,對監督抽檢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及企業,監管部門應立即采取措施下架召回、停產整改,嚴肅查處嬰幼兒配方乳粉假冒品牌的違法犯罪行為。畢井泉如是說。
來源: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