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民生產業,我國食品工業已獲得較快發展,在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提升。但與此同時,食品質量安全隱患、高品質食品供應不足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加快推動食品工業轉型升級,以滿足城鄉居民安全、多樣、健康、營養、方便的食品消費需求顯得更為迫切。
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中尤為突出的是,食品質量安全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尚存差距。源頭污染問題突出,部分食用農產品存在超標使用農獸藥和濫用添加劑現象,食品冷鏈物流建設滯后,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的質量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食品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同時,高品質食品的有效供給不足。隨著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消費者更加關注食品的方便性、營養化和安全水平,但我國高品質食品的供應與市場需求之間并不相匹配,消費者信賴的自主知名品牌不多。
此外,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食品工業基礎研究薄弱,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加工技術儲備不足。重大技術和高端裝備依賴進口,自主研發水平較低。且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部分行業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不高,部分產品單位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較高,節能減排壓力加大。
“今后一個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挑戰和機遇并存。”發改委與工信部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食品跨國集團加快全球布局,不斷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和挑戰。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以及各種國際貿易協定的簽訂,對外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有利于我國食品企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放緩,人力、土地、環境資源保護等綜合成本不斷上升,食品工業保持高速發展的難度加大。另一方面,食品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隨著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與健康要求更高,品牌意識不斷增強,食品工業發展模式將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誠信為本安全為基
食品工業發展要以“誠信為本、安全為基”。《指導意見》明確,要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要求企業強化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引導建立上下游產業食品質量安全可查詢、可控制、可追究的追溯體系和責任機制,探索建立食品工業企業誠信檔案,引導食品工業企業依法誠信經營。
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兩化”融合。著力化解過剩產能,提高精深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促進食品制造的綠色發展。
統籌境內外市場,擴大開放合作。加快探索食品工業對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鼓勵外資進入營養健康食品制造、天然食品添加劑開發生產、食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等領域,合作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適度擴大優質食品進口,優化食品及原料進口結構,滿足不斷升級的食品消費需求。支持加工企業到海外建立糧油、乳制品、肉制品等重要食品原料基地,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并購、合資等方式進入海外食品加工和研發領域,拓展營銷網絡,深度融入全球食品產業鏈。
增強監管能力,完善食品安全法規標準,加快修訂出臺《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規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黑名單”“紅名單”制度,形成失信聯合懲戒、守信聯合激勵機制,強化食品產業鏈全程監管。
通過各個環節的把握,到2020年,使我國食品工業的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預期年均增長7%左右;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兩化”融合水平顯著提升,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進一步下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