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中國食品發展大會舉辦 聚焦食業優化成長


    來源:中國食品報   作者:蔣梅    時間:2016-12-08





      12月1日,由新華網主辦的“2016年中國食品發展大會”在京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新動能新趨勢食品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來自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總局等部委、行業協會、食品企業人士、新聞媒體等200多名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行業法規建設、產業趨勢與挑戰、企業戰略等議題展開主題發言與討論,聚焦行業優化成長,為行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新華網常務副總裁魏紫川在致辭中強調,在市場需求增長和科技進步的推動下,我國食品工業已發展成為門類比較齊全,既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競爭能力的產業。未來的食品、農產品需求增長將由數量驅動逐漸轉化為價值驅動,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轉換。


      會上,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副局長孫愛萍致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司副司長申敬旺、國家認監委副主任劉衛軍、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金發忠分別就食品謠言危害、“同線同標同質”工程、行業法規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議題發言。


      1150家出口企業達到“三同”要求


      國家認監委副主任劉衛軍在介紹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以下簡稱“三同”工程)時表示,截至目前,已向社會公示達到“三同”要求的1150家出口企業及其產品,市場和消費者反應積極。


      目前我國開展進口食品準入的主要有水產品、乳制品、肉類和燕窩這四類產品,批準進口注冊企業1.6萬家。我國出口產品注冊企業已有1.3萬多家,推動產品順利地進入目標市場。


      截至目前,已向社會公示達到“三同”要求的有1150家出口企業及其產品,2016年5—10月已累計幫助出口企業新增國內訂單55.6億元。“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FSI)組織麥德龍等商超零售、麥當勞等餐飲企業會員,采信“三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信息,優先選擇“三同”企業作為供應商。沃爾瑪、家樂福、華潤萬家等30余家超市已對接“三同”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按“統一管理,共同實施”的原則,國家認監委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第三方食品農產品認證制度并實施科學監管。目前,我國包括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認證、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等十一種認證制度體系覆蓋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滿足食品農產品全產業鏈的合格評定需求。


      這其中,有機產業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助推生態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企業超過1.3萬家,已經建立了56個有機產品的示范市、示范縣,在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保護環境和農村脫貧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截至目前,我國已頒發各類食品農產品認證證書12萬張,獲證企業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得到提升,認證結果得到國內外市場和監管部門的廣泛采信。我國HACCP和GAP認證分別與“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FSI)、全球良好農業規范(GlobalGAP)實現互認;有機產品認證與新西蘭實現互認。


      未來制修訂不少于30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在會上介紹,衛計委牽頭已全面完成分散在15個部門(行業)、近5000項標準的清理整合任務,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標準間交叉、重復、矛盾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快組織制定重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截至目前,會同相關部門累計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979項,覆蓋人民群眾日常消費的食品品種,涉及食品安全指標近2萬項,織密標準體系的網眼。


      衛計委牽頭制定并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監測品種涉及糧油、果蔬、嬰幼兒食品等30大類,囊括300余項指標,累積獲得1100多萬個監測數據,組織食物消費量調查和總膳食研究,為標準研制全面、系統積累科學數據。


      張志強表示,今后將重點關注制定、修訂不少于30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完善標準管理制度、提升標準服務能力、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基礎研究、加強標準國際合作與交流五大舉措。


      大力培育農產品品牌


      會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金發忠表示,農業部將大力培育農產品品牌,培育打造一批知名農產品、一批知名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一批知名農產品產地。金發忠介紹,“十三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四個工作重點:通過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推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推進農產品認證和品牌培育;強化執法監督,深化專項整治和督導巡查,實施嚴格的監督抽查制度;還將做好監測評估預警與應急處置、加強科學研究與科普培訓。


      此外,金發忠還介紹農業部將積極構建四個長效性機制:首先要抓好追溯體系建設;抓好質量安全縣創建;著力完善基層監管體系、檢驗檢測體系、標準化生產與“三品一標”推進體系、風險評估體系、科學研究體系和執法應急處置體系;抓法律法規制度建立完善,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相配套的農藥、獸藥、屠宰等法規制度的制修訂。


      金發忠認為,消費日益追求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的農產品食品,源頭入手、全程控制和質量可追溯,是未來農產品食品發展的新趨勢;標準化生產、綠色化發展、規模化經營、品牌化創建、法制化監管,是未來農產品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向。


      金發忠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目標是要促進“十三五”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堅持“兩手抓”,“產出來”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標準化、綠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生產,實現農產品生產投入品減量化使用和生產源頭可控制;“管出來”要依法嚴管、全程控制,推動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可追溯管理。


      食品產業應從健康入手謀發展


      針對深處轉型期的食品企業,業內專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做了主題為“中國食品產業發展面對的挑戰”的演講。張永建表示,我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就是整個食品產業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的轉變,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產品上要實現五化,即安全化、營養化、功能化、方便化和多樣化。對于如何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張永建提出了11條建議,即:科技支撐,自主創新;完善標準體系,保證產品安全有效;注重營養和積極因子的結構,發展健康產品;堅持市場導向,維護公平競爭;突出多種優勢,促進齊聚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培育和保護知名品牌;堅持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增強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中介組織的作用,完善行業自律;加強公眾健康意識和健康知識教育培訓。特勞特(中國)戰略定位咨詢公司總經理鄧德隆就“新時期食品企業戰略之道”進行解讀。


      對于未來中國食品工業發展前景,與會嘉賓普遍認為,我國急需培育一批在世界范圍內有競爭力與影響力的食品品牌,應當提升食品行業的工業化水平,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綜合利用率,進而有效提升食品制造業的整體效率。此外,還要發展更加健康的食品產業,滿足消費者健康、多元的需求。(本報記者蔣梅)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