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食品飲料行業不溫不火。白酒結構升級與集中度提升驅動行業成長,葡萄酒、啤酒行業仍整體缺乏亮點,乳制品仍低速增長,競爭結構分化。近兩年,我國食品飲料行業增速持續放緩,甚至低于GDP增速。相比2010年~2013年行業超兩位數的增長,目前行業發展的失衡感更為明顯。這種失衡,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針對食品飲料行業的現狀,施耐德電氣全球解決方案事業部食品飲料行業總監何曉柯日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0年~2013年,液態食品行業的年增速都在10%以上。那時,很多廠家都在建新廠、裝備新的生產線。企業更多的是通過粗放式擴張迅速占領火爆的市場,而沒時間修內功、挖潛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但到今年上半年,我國液態食品增速已經低于GDP增速。對此,何曉柯分析指出,液態食品行業的萎靡受累于我國宏觀經濟的低迷。從行業內部分析,也有不少制約因素。
不過,食品飲料業的高端需求還在持續增長。目前,國內低端啤酒市場的增長非常緩慢,但是對白啤、鮮啤等進口啤酒的需求增速卻保持在百分之三四十。故此,一些國內啤酒廠商紛紛在走高端線路,推出高端產品,使高端市場的爭奪更趨激烈。
我國食品安全法規體系的不斷健全,對食品行業的規范更加嚴格。尤其是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繼去年10月1日頒布實施以來以及今年上半年一系列食品安全相關法規與條例的密集出臺,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要求越來越高。
目前,食品飲料行業的平均增速可能在個位數,但是在電商領域的增長很快。銷售渠道的多樣化,特別是新興電子商務的興起,對廠商而言,是業務的新增長點。
飲料市場與啤酒市場的高端趨勢有些差異,新一代消費者對飲料口味的需求更加細化,更加標新立異。飲料行業的發展不僅是產品往高端走,更流行健康、綠色、功能性等概念。今年上半年,雖然國內一些大品牌飲料制造企業出現了負增長,但一些新興的飲料企業,如與施耐德電氣緊密合作的國內某家果汁企業的財報卻非常亮麗。不少功能性飲料、蛋白飲料、植物飲料的細分市場做得非常專業,抓住了消費者對新潮口味的需求,飲料品牌的知名度和銷量一下就擴大了,增速甚至能達到三位數。雖然整個食品飲料行業的增速大不如前,但消費者對高端產品的需求卻在持續提升。(路虹)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