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一屆光明食品節于10月26日-28日召開,光明食品集團與荷蘭合作銀行聯合發布了《2017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趨勢報告》。報告指出,人民幣延續較以往更為劇烈的波動趨勢,對于日益納入全球一體化的中國農業食品企業如何從全方位控制風險、捕捉機會、加緊全球化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且伴隨風險,人民幣匯率波動在農產品進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內外融資以及海外并購等諸多方面,將對中國食品及農業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以乳業為例,國內需求量中20%-25%(按液奶當量計)為進口的乳制品大宗商品(約70%的進口值)和最終產品(約30%進口值)。對于乳制品加工企業而言,除了國際市場價格波動之外,以美元計價的進口乳制品大宗商品的成本亦與人民幣匯率息息相關。在其它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10%的貶值導致進口乳制品大宗商品人民幣價格上升所帶來的成本增加,有可能使得整個乳制品加工行業的利潤出現約15%左右的下降。
當然,動態而言,企業可以利用調整產品價格、調整產品結構、鎖定匯率等手段至少部分消化這些壓力。與此同時,對于國內乳業企業而言,國內市場的放緩以及中國乳業與國際市場的較高的相關性意味著進行國際戰略布局的迫切性越來越大,而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對于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本也意味著更大的不確定性。
報告同時指出,經濟社會轉型期中,傳統食品農業行業及其銷售業態面臨巨大挑戰,競爭加劇。社會發展持續推動消費需求由多轉優,80后消費習慣、老齡化、二胎效應將引領未來食品消費市場的增長。
面對傳統市場增長放緩、競爭日益加劇的不利局面,國內食品農業公司還在積極采取橫向整合、跨界合作、資產輕量、拓展渠道等一系列應對措施。2017年,企業間的兼并整合值得繼續關注。在經濟和消費雙重放緩的前提下,大型企業以其超前的意識和豐富的資源開始主導市場,產品、渠道、價格和市場方面競爭加劇,促使中小企業加速退出市場,很多銷售額在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只能退回二線市場,或是考慮退出行業,或是已經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