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重因素影響我國進口肉類數量和結構


    作者:袁 濤 楊衛海    時間:2016-05-19





      肉類產品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我國進口的肉類產品種類主要有豬肉、牛羊肉和禽肉,每年進口肉類產品貨值約占我國進口食品農產品總值的5%。2015年全國進口肉類總量244.79萬噸,同比下降7.74%。其中,進口牛肉48.53萬噸,同比增長40.65%;進口羊肉、豬肉、禽肉分別23.26萬噸、133.71萬噸、39.30萬噸,同比分別下降24.86%、12.07%和17.8%。檢驗檢疫部門經調研分析發現,多重因素影響了我國去年肉類進口。


      國外食品安全問題影響豬肉進口格局


      我國從美國、加拿大、波蘭進口豬肉約占進口豬肉總量的半壁江山。2014年下半年,我國對檢出萊克多巴胺陽性的多家美國企業采取了暫停進口的措施,質檢總局要求美國、加拿大實施萊克多巴胺控制計劃,只有實施此控制計劃的企業才能向我國出口豬肉產品,2015年進口美國、加拿大豬肉分別降低40.07%和13.68%。2014年波蘭境內確診2例非洲豬瘟后,我國對波蘭的所有豬肉進口頒布了禁令。2015年,我國進口歐盟豬肉92.75萬噸,約占同年進口豬肉總量的70%,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豬肉供應地區。


      兩方面原因導致國內羊肉產能過剩


      一方面,國內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生后,各地暫停了活羊跨省和省內調運并關閉活羊市場,在活羊調運放開后,前期壓欄的活羊集中出欄,一些養殖戶甚至開始恐慌性拋售。另一方面,2015年內蒙古地區降水量下降了18%,牧民儲草量偏少,為減少飼草壓力,農牧民加快出欄。兩大主要因素造成了大批活羊集中出欄現象,短期內大量羊肉供應市場,迅速拉低了國內羊肉價格,在進口利潤無法保證的情況下,一些進口商主動放棄進口訂單,等待國內過剩產能消耗完畢。2015年,我國進口羊肉主要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烏拉圭和智利。


      美國禽流感疫情導致禽肉出口量下降


      美國禽肉產品曾經憑借巨大的價格優勢,一度占據中國進口禽肉60%的市場份額。2014年12月,美國俄勒岡州、加利福尼亞及華盛頓地區的一些野生鳥類群被發現攜帶H5N8和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我國隨即禁止進口美國禽類及相關產品。2015年美國禽肉全面被禁后,對華出口量暴跌81.38%。盡管中國從波蘭、巴西、智利等其他國家進口的禽肉都有所增長,但進口總量仍出現下滑。2015年,我國進口禽肉39.30萬噸,同比下滑17.8%。


      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推動牛肉進口持續增長


      近年來,我國牛肉需求量持續上升,但國內牛肉供應增長乏力,基本維持在年產600萬噸左右,與市場需求目標仍有100多萬噸的差距。隨著中澳、中新等自貿區工作的不斷推進,進口肉類稅率逐年下降。國外優質草場資源和低廉的飼料成本,使得進口牛肉到岸完稅價格具備明顯優勢,且進口牛肉以良好的口感和穩定的質量逐漸贏得了國內消費者的認可。質檢總局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擴大牛肉進口要求,加快推進產品準入,促進了牛肉進口。2015年,新批準或恢復22家牛肉企業對華出口,提高了進口牛肉供應能力。


      目前,各國紛紛搶占中國肉類市場。我國已成為澳大利亞第二大牛肉市場,新西蘭第一大羊肉進口國,也是2015年世界排名前三的豬肉進口國之一。但是,我國肉類進口總量占國產總量的不足3%,占國內消費總量比例較低,我國對進口肉類剛性需求依然旺盛,質檢部門按照國家總體部署,響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多措并舉發揮供需關系的杠桿調節作用,對進口商積極指導,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更好滿足我國消費市場的需求。(袁 濤 楊衛海)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