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食品行業協同發展需做好頂層設計


    作者:王晶晶    時間:2016-03-04





      “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戰略必將對京津冀食品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京津冀三地食品行業的區位、資源、技術、市場等各不相同,差異較大。如何協同發展,如何融合互補,如何做出‘1+1+1>3’的題目,是當下要突破的問題。”北京食品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峰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如是表示。


      隨著全國第一個跨省市的區域“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印發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更加清晰、明確。而食品安全、綠色生態作為基石,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一環。


      近日,就當前京津冀三省市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和如何實現京津冀食品行業的優勢互補,徐峰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徐峰表示,“十三五”時期,京津冀食品行業在協同發展上將面臨巨大機遇,做好食品行業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食品發展需揚長避短、優勢互補


      近幾年,北京食品工業增長速度在四個直轄市中排最后也明顯低于全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5.4%的平均水平。徐峰對此認為,因北京具有科研、人才、老字號食品企業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等優勢,北京食品行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巨大機遇。


      談及當前北京市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徐峰坦言,一是食品行業的發展觀念還沒有及時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對接;二是科技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率不高,新產品和高端產品比例低;三是未充分利用北京消費市場的優勢;四是尚未挖掘首都所特有的人才、科技、信息優勢。此外,尚缺乏叫響全國的食品大品牌。


      “北京是一個國際化的大城市,首先要保證食品供應,過去我們強調量的安全是第一位,現在質量安全是第一位。可以想象一下,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如果三天沒有食品供應,會是什么景象?北京不能把所有食品都放在外地加工生產,自己什么都不生產。”徐峰說,食品行業不是高污染行業,不在限制發展和淘汰目錄中,又因食品行業投資小、見效快,創辦食品企業也是解決就業的一個有效途徑。


      因此,北京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中,食品行業怎么定位、應該是什么樣的發展戰略、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來建設和提升食品行業和供應體系,是政府和企業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天津和河北兩地分析,徐峰認為,天津市食品行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食品行業里小企業多、拳頭產品少,產品結構尚待完善;區域化發展水平、市場開拓力度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等方面有待提高。


      “河北省雖是一個農業大省,卻是一個農產品加工弱省。”徐峰說,河北省在京津冀食品行業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是實現產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承載地區,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初步形成,食品安全水平亟待提高。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河北省食品產業是一個重要機遇,也是挑戰。一是傳統的粗放增長模式亟須在轉型升級方面實現突破性的進展,完成產品結構與區域布局的重大戰略性調整。二是借助北京、天津的科研人才、成果,將農產品資源變為商品。三是提高河北省的工業整體水平,京津市場為河北食品的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河北省要抓住商機成為京津兩地的菜園子。


      做好食品行業協同發展頂層設計


      無疑,京津冀三省市在食品行業發展中各有優勢和特色,如何更好地統籌發展,徐峰認為,要從全局謀劃,做好京津冀食品行業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是關鍵,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完善京津冀食品行業協同發展合作機制。例如,可建立京津冀食品行業協同發展合作協調組織,形成定期或不定期會商交流機制,統籌協調區域發展重大問題,促進區域合作中的統籌、協調、指導和服務職能。


      “統籌京津冀食品行業發展,還要打破行政界線和市場分割,真正實現商品、產權、人力資源等市場的統一,實現產業、科技、信用、市場準入、質量互認等對接,這都有利于建立新的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徐峰強調,通過三地合作協調組織工作完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打造食品行業優勢產業鏈,探索跨行政區域產業合作發展新模式,推動共建產業園區都是很好的做法。


      其次,應盡快編制京津冀食品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徐峰建議,一方面,通過規劃進一步明確京津冀食品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另一方面,按照資源、市場原則確立功能區分、空間結構,通過跨區域聯動發展與開放合作,引導食品產業合理布局,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食品行業發展的重點除了糧食、植物油、肉類、奶類、蔬菜加工等優勢制造業外,還要加快發展現代化冷鏈物流加工配送中心,為酒店、餐飲集團、學校食堂服務,為居民一日三餐的方便化服務。


      再次,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加快信息交流和服務平臺建設。徐峰介紹,其主要包括機制政策會商、信息交流、生產性服務和會展經濟等平臺。一是充分了解與京津冀食品行業發展相關的優惠政策和好的經驗、做法。二是以“互聯網+”的形式建立產業信息化平臺,將京津冀的技術、資金、資源、需求通過“互聯網+”與世界溝通,為企業轉型升級、擴大規模、現代化經營等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可以將三地的食品網站、簡報、刊物信息有效鏈結、互通共享。為京津冀食品企業發展提供高效服務,共同培育食品行業北方大市場,這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最后,開展京津冀食品行業團體標準制定工作。去年三月份,國務院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其中指出,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供市場自愿選用,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同時提出對團體標準不設行政許可,由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自主制定發布。


      徐峰對此認為,京津冀三地擁有專家團隊優勢,企業又迫切需要先進的、國際化的、完善的標準支持來創新發展,有食品行業團體標準制定的客觀條件。因此,他建議,京津冀三地主管部門在政策、場地、經費等方面應給予支持,盡快成立京津冀社會團體食品標準化委員會,開展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王晶晶)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