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中國制造2025促食品工業升級


    時間:2016-02-24





      現在社會已經步入“互聯網”時代,各行業都已經積極探索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產業結構。作為日常生活最不可缺少的食品行業,更應該及時轉型升級,緊跟時代腳步。


      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加深,國內經濟發展放緩的雙重挑戰,我國食品工業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并在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方面謀求新的突破。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預計“十三五”期間高端食品市場拓展將加強,食品網購增長加快,食品行業整合趨于提速。


      高端食品市場大有可為


      在國際上,全球經濟一體化及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提高,為中國食品工業出口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賽迪智庫預計,“十三五”期間隨著發達國家經濟緩和復蘇,有機食品、綠色食品、保健食品等高端食品的市場開拓大有可為。同時,伴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食品工業企業迎來了“走出去”的絕佳歷史契機。在國內,隨著“二胎政策”放開后的人口增長、國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鎮化戰略的推進,經歷了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的中國民眾對傳統食品、健康產品的需求也將逐漸釋放。


      科學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給食品工業帶來了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各種新型食品制造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電子商務的廣泛普及使食品成為網購品類中增長最快的類別,諸如“三只松鼠”之類的互聯網食品商,正是借助兩化融合的助推,成就了“堅果傳奇”的造富神話。


      轉型升級任務迫切


      在很多發達國家,食品工業已經被納入資本密集型產業,然而在中國,食品工業還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范疇,食品工業勞動力成本約占生產成本的15%。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人口紅利正在稀釋,勞動力市場逐年承壓,用工成本逐漸上漲,有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的工資水平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一時間,招工難、用工荒成為困擾企業的難題。


      長久以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維持競爭力很大程度是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然而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這種比較優勢也勢必被壓縮,這對于與國外跨國企業相比資金、管理、技術水平都不占優勢的本土食品工業企業來說,無疑有實質性的影響。


      近年來,社會各界建設生態文明的主動意識越來越強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已經被置于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進入“十三五”后,對于部分食品工業領域,面對資源環境約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發展已經難以為繼,企業節能、減排、降耗壓力巨大,轉型升級的任務愈加艱巨迫切。


      為此,“十三五”期間,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重點針對糧食加工、肉類屠宰加工、發酵、釀酒、乳制品等嚴重產能過剩領域,建立健全產能監測預警機制和產能過剩退出機制,堅決淘汰能耗高、出品率低、環保不達標的落后產能;鼓勵產業集聚發展,引導食品加工企業向產業園區集聚;推進重點行業兼并重組,培育壯大自主品牌;推動產業轉移,在區域結構調整上抓住產業轉移機遇,積極搭建產業轉移平臺,對接產業轉移項目,引導具有技術優勢的東部沿海地區食品加工企業到具有資源要素優勢的中西部地區投資建廠,優化食品工業區域結構。


      提升行業水平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的進步以及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也不斷攀升。由于一段時期內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社會公眾的神經敏感而緊繃,一旦某一品牌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會突破這一品牌所在的細分領域,被放大至對整個食品工業安全的擔憂和指責,這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形象受損,同時也使得社會公眾對整個食品工業失去信心。這都對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三五”期間,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繼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宣傳教育。推進建設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以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為切入點,針對乳制品、肉類、酒類等重點行業,開發、應用并推廣具有覆蓋種植養殖、生產、流通、銷售與餐飲服務各個環節的可追溯信息系統,使食品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始終處于有效監管下。


      如今,全球食品行業的競爭態勢正向智能、環保、集約、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一些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通過資本運作、技術和人才壟斷等競爭手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了先發優勢和足夠的話語權。出于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以及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迫切需要,國家將進一步加快推動食品工業企業兼并重組以及提高相關行業領域準入門檻的步伐,在這種背景下,食品工業內部的整合必將提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的壓力將激增,“小、散、低”的落后企業終將被淘汰出局,一些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將獲得更多優勢資源以參與激烈的競爭。


      “十三五”期間,食品行業要強化行業標準管理。整合相應標準,為促進食品工業發展和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針對部分行業間業已存在的標準在技術內容上存在交叉和矛盾的情況,建議對相應的食品質量標準、食品衛生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農藥殘留標準等標準體系進行整合;推進相關標準的研究制定;加強相關標準的宣貫和培訓,提升企業加強標準管理的意識,同時加大強制性標準的監督監管力度;提高相關行業準入標準,重點針對兒童食品、高能耗加工等領域,完善健全相應的行業準入標準,提高能耗、水耗、安全等指標的門檻,淘汰關停不合格企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食品行業要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技術改造、物聯網、云計算、信息消費等政策支持,特別是要借力“互聯網食品”促進食品工業轉型升級,尋求用互聯網思維和方式開拓市場空間,實現品牌、產品、營銷、運營的高度信息化,同時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實施的契機,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加工機器設備,促使行業向集成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