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前部分白酒品牌提價業內稱應節而漲不夠理性


    作者:林琳    時間:2016-02-03





      春節將至,酒類市場掀起最后一波“銷售戰”,在葡萄酒銷售增長超越白酒的時候,多個白酒品牌企業卻公布調高售價,在業內人士認為酒企“應節而漲”不夠理性的時候,也有觀點認為這一波漲價潮是填補此前酒企為銷售而留下來的“缺”。


      部分白酒平臺銷售降幅約5%


      據酒仙網銷售數據,同比去年各項指標都呈增長趨勢,移動端增長尤為突出,銷售額同比增長105%,訂單數同比增長109%,購買人數同比增長120%,而1919酒類直供1月的成交數據環比去年12月增長500%。不過,白酒整體銷售占比出現下降,據兩個平臺提供的數據,降幅均約在5%左右,“險勝”的是葡萄酒。


      市場人士認為,近期幾大主要的白酒企業“應節”提高售價,影響了市場銷售情況。1919酒類直供有關負責人認為,白酒的提價并不是普遍現象,幾個單品的提價由目前市場供需情況決定的:“從白酒市場庫存來看,普遍供大于求。”


      不過,對于提價的行為,有業內人士表示不理解:“經過之前的調整,白酒行業在消費市場上稍微有些回暖了,提價會傷害經銷商和消費者。”而廣州珠江云峰酒業副總經理薛曉文對此分析:“2014年~2015年,大多數白酒企業透支了自己的利潤,與大環境‘抗爭’,但如果為了保證廠家的贏利點,就要對市場進行再投入。”薛曉文觀察,最近白酒漲價幅度約10%~20%。


      而在過去的一兩年里,有的企業出現“為了銷量而銷量”的誤區,“尤其是上市企業為了對股東要有所交代,把所有目標放在做大銷量上,而實際上銷量跟純利潤很難統一,因此即使是著名的品牌也出現價格倒掛現象。”


      他認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大品牌急于調高價格并不是遇到銷售旺季,而是“被逼提價”:“前期透支厲害,如果品牌價格太透明,廠家沒有動力,品牌的溢價在縮小,經銷商的利潤降低,長此以往會傷害經銷商對品牌的信任度,所以廠家不得不調價,向經銷商釋放空間。”薛曉文認為,提價是把雙刃劍:“如果處理不好,將給品牌會帶來負面影響。”


      白酒行業將迎來調整


      也有觀點認為,白酒市場下滑主要原因是受葡萄酒的巨大沖擊。“白酒市場自去年底開始有回暖跡象。”1919酒類直供負責人認為:“市場仍舊以白酒為主,葡萄酒并未給白酒市場造成大的沖擊。”


      面對電商平臺的沖擊,白酒企業是否無力抵抗?“電商的趨勢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但從近一兩年情況看,酒企也在積極和電商平臺合作。”酒仙網負責人范晉宇表示,從酒企角度來說,電商平臺具有豐富的用戶大數據,可以精確地分析消費者的喜好,利于酒企更好地開發和推廣產品。


      薛曉文認為,2014年到2015年之間,白酒行業已經逐步進行洗牌,預計白酒行業將會進行一次整合:“中小企業將逐漸被大企業‘吞并’。”(林琳)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