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三年的市場深度調整和陣痛期后,2016年,我國釀酒行業趨穩向好。釀酒總產量出現增長,行業總體經濟效益穩定,呈現出‘弱復蘇’態勢。”在4月17日召開的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五次(擴大)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對2016年中國酒業的發展進行了這樣的回顧與總結。
王延才指出,釀酒產業已發生了深刻變化,由快速增長轉入平穩發展,行業呈現出產業轉型升級、結構深度優化、質量顯著提升、經濟增長穩定和市場回歸理性的態勢。釀酒產業要適應當下新格局,今后,要認識、把握、引領新格局。
整體呈現“弱復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1~12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7226.30萬千升,同比增長0.75%。主要經濟效益匯總的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計2742家,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9780.6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2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94.4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22%。
王延才指出,2016年,全國釀酒行業釀酒總產量出現增長,經濟效益總體趨好,產品渠道,商業規模、模式等開拓步伐加快,市場進一步穩定;酒類消費的需求越來越趨于理性化、個性化和多樣化;釀酒產業繼續保持新常態,產業和產品結構持續調整,酒類產品的價格調整適應市場和經濟大環境;流通體系的變革持續,多樣化消費潮流不斷升級。
“總體經濟效益穩定,呈現出‘弱復蘇’”——王延才用這句話總結了2016年酒業行業狀況。何謂“弱復蘇”?他解釋,盡管行業統計數字比較樂觀,白酒以大面積的相對價格回升,但是也應該看到全國2萬多家酒廠的整體趨勢——目前仍有大量小型企業處于困難狀態;啤酒行業連續兩年下降,雖然近幾個月在回升,但距離高峰還有較大的高度;葡萄酒行業經過調整仍然在底部運行;黃酒行業則一直處于緩慢調整中。“現在下游的需求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說行業現在面臨的困難是全面的,只能定性為趨穩向好、‘弱復蘇’的狀態。”他表示。
發展趨勢各不同
會上,王延才分析了各個酒種的發展現狀并做出趨勢研判。“在我國酒業的各個細分品類中,白酒行業是最具代表性的酒種,其發展態勢基本決定了我國酒業的總體態勢。”王延才表示,產業穩定向好、“弱復蘇”態勢也取決于白酒行業,白酒領袖企業在整個產業里拉動的作用明顯。當前,白酒行業的趨勢是:大企業上升、中企業穩定,小企業下降;高端產品價格合理化,中端產品價格恢復性上升;消費升級,行業兩極分化也在逐漸加劇,白酒產業已經進入調整后新的發展方向和模式,預計未來大集團的收購行為將有突破性變化。
啤酒是產銷量最大的一個酒種。啤酒行業在持續兩年負增長后,現在處在市場趨穩的態勢,單一結構局面得到初步緩解。預計未來3~5年,啤酒市場消費容量仍有增長的空間。
葡萄酒的市場蛋糕正在做大。近幾年誕生了大量的葡萄酒莊,推廣較好的酒莊已進入正常運營狀態。國產葡萄酒質量在大幅度提高,但品牌建設是其弱項,出路在于與消費者的溝通、互動上。
而黃酒產業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2016年黃酒產業的明顯特征是產品創新變化明顯,清爽型黃酒在市場上占一半以上;紅曲黃酒保健功能明顯,上升幅度很大,僅福建省紅曲黃酒的銷售即達到30億元。黃酒未來發展要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生產理論和技術;提高飲用愉悅感和飲后舒適度。
在果露酒或者保健酒領域,從花色、品種和風格多樣化、健康消費理念,以及產品的政策導向、低酒精度等等這些方向而言,都將是酒類產業今后發展增長的一極。
亟須發掘新動能
在此次大會期間舉辦的“酒與社會”論壇上,“新格局、新文化、新動能”被定為今年的主題。表明釀酒行業日益關注和越來越重視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享。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推動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方向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社會經濟新環境和全球經濟形勢下,酒業如何適應這種新格局?王延才給出了建議:一方面,酒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歷經千年傳承至今,在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愈加頻繁的大趨勢下,酒業需要倡導和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如果釀酒行業不創新發展,不發展先進的制造能力,那么酒業經濟就很難調整,很難持續健康發展。
王延才表示,中國酒業發展的新動能根植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之中。酒業應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酒業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消費升級趨勢已被名酒企業們視為至關重要的發展機遇。對此,蘇酒集團總裁、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耀表示,消費升級確是寶貴而巨大的發展紅利,其中包括消費能力的變化、消費心理的變化以及消費方式的變化。酒企必須對之作出準確判斷和把握,作出積極主動的調整變化,才能將趨勢為己所用。他提出,關鍵“變化”之道就是高端化。“消費升級不是簡單的價格升級,這只是第一步,比如高端品牌漲價,誰都積極向前,唯恐落后,由此樹立消費者對品牌的高端認知;第二步是產品升級,要創新開發新的高端產品;第三步是品牌升級,要不斷打造品牌的高端形象。”(本報記者陸悅)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