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糖企多年虧損 商務部對進口糖征特別關稅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葉青    時間:2017-05-27





      近年來,在進口低價糖的沖擊下,國內糖價出現“節節敗退”,而且也曾出現產成品價格低于生產成本的情況,這讓國內白糖產業鏈苦不堪言。不過,這一局面未來將有所改觀。近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7年5月22日起,對進口食糖產品實施最高保障措施,即征收最高45%的關稅。


      近日商務部正式公布對進口食糖保障措施調查的終裁決定,結果顯示,在調查期內由于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增加,中國國內食糖產業受到了嚴重損害,且進口產品數量增加與嚴重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對于這一消息,業內人士表示,全球食糖貿易商關稅均值為90%左右,中國配額內及配額外食糖進口關稅明顯低于國際水平。


      根據商務部建議,保障措施將采取對關稅配額外進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關稅的方式,實施期限為三年且實施期間措施逐步放寬,自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稅率為45%,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1日稅率為40%,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稅率為35%。


      國內白糖產業鏈虧損嚴重


      據記者了解,廣西糖業協會代表國內食糖產業于2016年7月27日向商務部提交保障措施調查申請。申請書主張,2011年至2016年食糖進口數量急劇增長,對我國國內產業造成沖擊,使國內產業受到嚴重損害,為此請求商務部對上述產品進行保障措施調查。自此,一場國內糖業保衛戰開始打響。


      與此同時,根據廣西糖業協會提交的申請,商務部決定于2016年9月22日立案調查。商務部認定,在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增加,中國國內食糖產業受到了嚴重損害。


      據中國糖業協會統計,因供需不平衡和進口糖的沖擊,2013年全行業虧損30多億元,利稅總額同比暴跌90%左右。前光明食品集團副總裁、上海糖酒集團董事長葛俊杰稱,2014年國內糖業虧損額擴大至100億元以上。此外,布瑞克咨詢高級分析師林國發表示,2014年開始,政府在廣西啟動了甘蔗“雙高”基地建設,最終計劃建設500萬畝“雙高”基地。


      “雙高基地建設有利于提高我國甘蔗生產機械化及效率,但前期投入巨大,需要合理的糖價支撐。當前國內甘蔗生產成本在420-440元/噸,折算制糖成本在5500元/噸,2016/17榨季甘蔗收購成本在500元/噸,制糖成本在6200-6300元/噸,合理的甘蔗收購價格有利于保證農民種植甘蔗的基本收入及穩定國內甘蔗種植面積。”林國發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過去幾年甘蔗收購價格持續降低,國內食糖產量從2013/14榨季的1330萬噸,下降至2015/16榨季的870萬噸,大量的進口糖,導致國內糖價持續走低,嚴重損害了蔗農種植甘蔗的積極性,2014/15榨季及2015/16榨季蔗農種植甘蔗已經連續出現兩年虧損。


      此次增收食糖進口保護關稅,有利于我國糖價維持在適度的價格,保證了農民種植甘蔗的基本利潤訴求,同時也保證了國內甘蔗“雙高”基地建設,確保國內食糖產量在1000萬噸左右,食糖自給率在70%左右。


      不過,東興期貨高級分析師于中華表示,關稅的提高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進口成本的提高,由于進口利潤下降從而影響進口數量以及國內糖定價。


      于中華指出,自中國加入WTO以來,食糖進口關稅一直穩定在配額內15%和配額外50%(最惠國),此次保障措施政策的出臺,是加入WTO首次上調食糖進口關稅。而且這也是我國第一次使用貿易救濟中的保障措施。此次保護措施只是暫時性保護一下國內相對落后且脆弱的食糖產業,讓行業能夠利用三年保護期提高自身競爭力,在國際競爭壓力中得以喘息。


      關注走私糖整治力度


      “近幾年來,我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進口國,從巴西、古巴等南美國家進口的原糖等產品數量大增,確實對國內糖企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向記者分析,此次將原本50%的配額外關稅調整為45%,其實是略微有所下降的,這是我國踐行擴大開放的一個具體舉措,也有利于縮小配額內外差距,實現更公平的市場競爭。


      “目前國際食糖價格偏低,走私糖理論上毛利潤在100%左右。近期政府加強了對走私糖的打擊,4月份后走私糖數量減少。5月18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反走私工作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反走私將以政府文件形式確立,有利于進一步加大打擊走私糖,減少走私糖對國內食糖供應影響。”林國發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林國發表示,進口糖及走私糖減少,有利于國內食糖去庫存,地方政府及國家儲備食糖從去年開始累計拍賣近100萬噸,但仍有650萬噸左右。


      我國是全球第四大食糖主產國(前三分別為巴西、印度和泰國),但制糖成本卻遠高于其它三個主產國。我國甘蔗種植機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上升、制糖產業也相對落后。


      “由于近年來低價進口糖的沖擊,制糖產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虧損。進口關稅的提高,可以暫時性保護國內糖業。糖價的穩定使制糖企業的生產利潤得到恢復,糖料收購價格提高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但是如果整個產業不在保護期內謀求發展、提高效率,保護期結束后仍然會再次在國際競爭中被打敗。”于中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以來,北方甜菜糖(以內蒙古為代表)由于機械化程度高,取得了不錯的生產利潤,也吸引了資本的青睞進而投資建廠。如果保護政策能給行業帶來轉型升級的機會,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關稅提高勢必帶來走私利潤的增加。走私不可能完全杜絕,只會在走私利潤下降、違法成本上升、或其它走私品有更好替代利潤的情況下出現量的減少。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內食糖業受損 商務部對進口食糖加征特別關稅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2017年5月22日,商務部發布2017年第26號公告,公布對進口食糖保障措施調查的終裁決定,認定在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增加,中國國內食糖產業受到了嚴重損害,且進口產品數量增加與嚴重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017-05-24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