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戴德梁行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球外食消費快速增長的帶動下,餐飲在購物中心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在較成熟的市場,餐飲在全新及翻新商業規劃中所占比重通常在2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亞太區最大的餐飲市場,消費者外食消費達26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上萬億元。
該報告對全球四大地區進行了評估并預測這些地區的餐飲開銷均將實現增長,其中亞太地區以及中東和非洲地區的表現最為顯著。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數據,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消費開銷預計將增長近兩倍(由1825億美元增長至3635億美元),而亞太地區的消費開銷預計將增長兩倍以上(由1.052萬億美元增長至2.296萬億美元)。這兩個地區在2026年前的餐飲開銷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4%。
該報告認為,由于外食開銷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實現持續增長,而且消費者也渴望在購物之旅中提升社交和休閑體驗,因此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餐飲服務已成為商業規劃的成功關鍵。
戴德梁行中國區商業地產服務部董事總經理甄仕奇指出:“中國是亞太區最大的餐飲市場,消費者外食消費達2650億美元。全方位服務餐廳作為一個餐飲店鋪類別,2016年銷量最高,占餐飲總銷量的70%,第二大類別是快速服務餐廳及快餐,銷量占餐飲總銷量的27%。”
數據顯示,中國在過去四年飲食銷量的年均增長率為11.2%,但在2017-2020年的增長率預計將略降至10.7%。
雖然歐洲和美洲這樣較成熟市場的消費開銷不會達到相同的增長率,但這兩個地區的餐飲開銷仍將維持強勁增長,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9%和5.5%。
隨著開銷的增長,消費者的期待也將隨之提高。曾經無所不在、由快餐銷售攤點環繞著的共享就坐區組成的美食廣場正在走向消亡。雖然有能力支付更高租金的主流品牌依然占有優勢,但業主們逐漸認識到多樣性的重要性,諸如美食廣場等其他概念在不斷演變,購物中心也趨向于打造不同的餐飲板塊。
然而,戴德梁行認為,更多的非主流、國際美食廣場市場概念將是一個潛在需求。這樣的美食廣場將融合餐廳、美食攤點和面包坊,并銷售烹飪食品,甚至開辦烹飪學校,以增添“寓教于樂”的氛圍。目前,僅有少數國際商家提供這一模式,更多高質量商家有能力開辟并進軍這一新市場。
戴德梁行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零售研究部負責人Dar r en Yat es表示:“購物與餐飲之間的聯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而且近年來餐飲店鋪取得了顯著增長,尤其是在購物中心。我們認為,考慮到提供優質飲食服務已成為主要零售目的地成功的關鍵,這一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持續。現在,越來越多的場所正在將食用和購買食品的體驗與娛樂休閑體驗融合在一起,從而挖掘消費者在美食文化方面不斷增長的興趣。”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