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產量連降3年后重回增長 行業復蘇還是觸底反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17-09-07





      經歷了產銷量連滑三年后,國內啤酒業今年以來重回增長。

      2014年至2016年,我國啤酒產業面臨產能過剩、市場需求減少等問題,國內巨頭也出現產量下滑“喝不動”的現象。但2017年上半年,我國啤酒行業總產量終于迎來小幅回升。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啤酒累計產量2781.7萬千升,同比增長0.8%。

      一時間,業內稱“啤酒行業重回正向發展軌道”者有之,稱“行業觸底反彈,乃預料之中”者亦有之。就此,多位行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行業回升時間過短,增長態勢是否可持續仍有待觀察。

      ●前7月啤酒產量增長0.8%

      相對無論是市場一線還是資本市場都十分火熱的白酒板塊,啤酒業稍顯沉寂。不過,從行業內部來看,國內啤酒今年已揮別過去三年的連續下滑。

      2014年,國內啤酒行業產量為4921萬千升,同比下降0.96%。這系十多年來,啤酒行業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但當年僅是開端,自2014年至2016年,啤酒整體產量連續下滑長達25個月。轉折出現在去年下半年,2016年,國內的啤酒產量達到4506.4萬千升,同比小幅下滑0.10%。

      與行業數據對應的是,我國啤酒上市公司業績整體下滑。其中,華潤啤酒(00291,HK)2016年營收雖然略有增長,但凈利潤僅6.26億元,同比下降6.04%。燕京啤酒(000729,SZ)自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營收下滑,去年營收下降7.70%,凈利潤接近腰斬。青島啤酒(600600,SH)、惠泉啤酒(600573,SH)、西藏發展(000752,SZ)業績均大幅下滑。

      到今年啤酒業整體產量重回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7月,國內啤酒總產量達515.5萬千升,同比增長1.6%。今年1~7月,啤酒累計產量2781.7萬千升,同比增長0.8%。

      截至8月30日,華潤啤酒、燕京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600132,SH)及珠江啤酒(002461,SZ)這五家上市公司已發布半年報。其中除重慶啤酒營收緩降2.82%,其余四家均實現營收與凈利雙雙增長。其中,營收漲幅度最大的是珠江啤酒,其于報告期內錄得營收18.31億元,同比增長11.59%。

      有行業聲音認為,如今行業數據及企業業績均出現拐點,但啤酒行業到底是“觸底反彈”還是迎來“復蘇曙光”,各方看法不一。

      9月6日,國內某知名啤酒企業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行業一些酒企將今年春節所在的1月產能任務調整到了2016年12月,如果將當時的產能數據調整到今年一季度,今年全年的啤酒總產能提升將更為明顯。

      “從我們的觀察來看,從去年8月到今年8月,行業數據呈現可延續性的增長。各主要企業的半年報也可驗證啤酒銷量在逐步回升,可以證明行業是在朝著正向發展。”該人士補充道。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2017年上半年行業出現復蘇,但只能視其為經歷3年下滑后的“觸底反彈”。啤酒產業專家方剛對記者表示,啤酒行業經歷兩年多下滑后,下滑空間已經不大,如今出現反彈非常正常。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亦此前亦公開表示,2017年上半年啤酒產量的小幅回升是前3年觸底如今反彈的結果。

      ●業內看好重回增長

      半月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所在的某啤酒行業微信群內,有行業人士就上半年啤酒業回升原因做了一次小范圍調查。其中,不少行業人士均認為,今年夏季炎熱天氣較多、平均氣溫較高是導致啤酒企業業績較好的主要原因。

      前述酒企內部人士認為,今年的天氣狀況對業績有一定助益,但并非明顯利好因素。從各大酒企目前的產品結構來看,易拉罐產品銷量增長尤其明顯,中高端產品有較大提升,精釀等個性化產品有增長但總量并不突出。由此看來,主要是啤酒消費場景從原來的即飲為主向非即飲等多元化場景拓展,導致啤酒產銷量的上升。

      他還表示,由于啤酒在一些經濟發達省份的銷量上漲較為明顯,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也是拉動行業回升的因素之一。

      眼下已入秋,啤酒傳統旺季正慢慢離去,酒企的良好態勢是否可持續?前述酒企內部人士認為,“如果各主要酒企8月份的產銷數據能夠保持同比相對穩定,甚至是將下滑維持在1個百分點之內,基本可以證明行業正處于正常回暖過程中。”

      方剛認為,啤酒行業出現反彈,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行業本身,經歷了兩年多下滑,下滑空間已不大;第二,白酒回暖時間點要早于啤酒,而其下滑時間也是先于啤酒,兩者時間節點雖不一致,但趨勢應是一致的;第三是天氣因素,今年總體來說天氣較好,對啤酒銷量有著正面影響;第四,包括白酒、食品、飲料等行業,整個經濟都有回暖趨勢。

      在預測下半年走向時,方剛認為,“下半年的銷量可能會下降,但今年整年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對此,業內某啤酒企業高管告訴記者,目前啤酒行業反彈時間還不夠長,總體來看應該不會再出現持續性的下滑狀況,但想回到2004年到2014年的高速增長也不大可能。

      ●面臨人口老齡化等挑戰

      行業低迷之下,近幾年各大酒企關停低效或無效產能、集中發力中高端產品等舉措,使得啤酒行業從深度調整中迎來“復蘇”希望。但長期來看,產能過剩、人口紅利逐漸弱化等因素仍將影響啤酒行業的發展。

      中國產業信息網刊發的《2017年中國啤酒行業集中度及盈利能力分析》提到,2012年起,啤酒主要消費人群(20歲~50歲)占總人口的比例在逐漸減少。2011年~2015年間,20歲~24歲人口比例出現下降,從總人口的9.48%下降至7.3%;與此同時,50歲~54歲人口所占比例卻從5.43%上升至7.58%,說明退出啤酒消費年齡段的人數占比趨于增加。

      由于二者之間存在的“剪刀差”,啤酒消費人群下降明顯。與需求下降相對應,啤酒行業在高速發展期搶份額、搶市場帶來的產能過剩,兩者疊加是行業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

      前述酒企內部人士表示,在人口老齡化之外,存在人群年輕化界定區域廣闊等社會化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啤酒消費人群流失程度。但其坦言,長期來看,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帶來的行業壓力較大,啤酒行業的總消費容量實際上無法擴大,只能通過外延即橫向擴展方式拓寬市場。這也是部分酒企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的主要原因。

      此外,進口啤酒大舉入華也侵占著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2011年至2016年間,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快速增至646384千升,6年內翻了10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1~6月進口啤酒進口量為3.3億升,同比增長6.7%,進口額3.4億美元,同比增長5.1%。

      “產品更偏中低端,這是國內啤酒企業的缺陷,而高端啤酒整體處于弱勢,需要加強。”方剛提出,“雖然進口啤酒整體份額只占整個行業的1.4%左右,但在高端啤酒中,進口啤酒的份額占到了很大一部分。”

      從行業格局來看,幾大巨頭的市占率逐步提高。國內4家最大的啤酒生產商市場份額在2016年時總計達到70.6%,行業呈現巨頭競爭格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華潤雪花市場份額最大,為24.01%;青島其次,為18.60%;百威第三,達到15.90%;燕京第四,為11.59%;嘉士伯第五,占比5%。

      在前述酒企內部人士看來,目前各巨頭的基地市場地位穩固,壁壘較完善,資源性投入的渠道惡性競爭將很難再出現,除非行業外資本大舉進入,行業格局難以產生較大變化。他認為,未來國內啤酒企業的主要競爭將圍繞品牌塑造與產品研發展開。

      幾大啤酒巨頭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

      珠江啤酒:銷量57.55萬噸,同比增長9.88%;營業收入18.31億元,同比增長11.59%

      蘭州黃河:啤酒主業銷量同比下降4.06%,收入(2.09億元)同比下降12.57%

      青島啤酒:銷量453萬千升,同比增長2%營業收入150.63億元,同比增長2.15%

      華潤啤酒:集團營收達157.74億元,同比增加3.7% 銷量較去年同期上升2.9%至630.6萬千升

      燕京啤酒:啤酒銷量272.86萬千升,同比增長2.19%,營業收入63.38億元,同比增長0.71%

      重慶啤酒:營業收入15.90億元,同比下降2.82%。銷量下滑,未公布具體數字和比例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趙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