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東鄒平召開的“糧食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暨玉米果糖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國家糧食局、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等與會專家認為,由于西王集團打破了國際上少數國家從玉米中提取果糖技術的壟斷,使我國具備用果糖替代蔗糖的成本優勢,可以替代進口蔗糖,緩解國內食糖供需矛盾;同時,還可以為玉米高儲存轉化開辟新途徑。
中國糖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食糖每年大約有600萬噸市場缺口,靠進口等途徑來彌補成為唯一選擇。由于國外蔗糖價格低于國內,只能通過提高稅率避免傷害國內蔗農。另外,年產量位居世界第二的我國玉米庫存高企,深加工嚴重滯后。截至2016年,我國玉米臨儲庫存總量約2.34億噸,玉米加工利用方式相對固定,主要以淀粉、酒精、飼料為主,玉米庫存消化面臨一定壓力。可替代蔗糖的新型糖源玉米果糖,甜度是蔗糖的1.2倍到1.8倍,具有對血糖影響小、不易致齲齒等特性,在醫藥、保健品領域應用廣泛。
作為全國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西王集團11年間投資十幾億元,成功研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玉米果糖,將果糖一次性結晶收率提高至50%,成為國內唯一掌握玉米果糖生產核心技術并規模化生產的企業。有關專家預測,按每10噸玉米生產5噸果糖計算,未來果糖產業每年可消化玉米約1200萬噸。
轉自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記者王金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