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快餐中國本土化進程加速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0-27





      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為恢復在中國快餐市場的營收增長,肯德基和麥當勞正在以超過每天新開一家餐廳的速度擴張,其中大多數新開餐廳都位于中小城市。
    yangkuaican
    資料圖:洋快餐(圖片來源:互聯網)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前門餐廳開業。1990年10月8日,麥當勞緊隨其后在深圳開了第一家門店。自此麥當勞肯德基這兩大洋快餐巨頭就像一個神話,遍地開花,讓中國進入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賽百味、漢堡王等諸多品牌齊頭并進的洋快餐時代。
     
      對于講究“食不厭精”的中國人來說,吃一頓并不美味的洋快餐竟然意味著時尚生活和高品質的追求。
     
      高大上的拉風歷史
     
      如今的70后、80后們不少人會滔滔不絕地講起童年時吃過的各種美味,首當其沖則是麥當勞肯德基里的漢堡薯條和可樂。對很多人而言,只有考試成績達到要求后,才能“奢侈”拉著爸媽吃一次“唇齒留香”的麥當勞肯德基,然后可以和同學“得瑟”好幾周,引得他們口水直流。
     
      這種“特權”只有北上廣大城市的人們才能享用,二三線的人有的聽都沒聽說過,更別提農村人啦。那個年代,前門的肯德基、王府井的麥當勞是北京知名的旅游景點。來北京出差旅游的人必定要去吃一次“肯麥”,然后與白胡子上校和大紅鼻小丑留上影,拿回家鄉讓父老鄉親艷羨。
     
      最有趣的事情是,前門肯德基的三樓每個禮拜天還都會有婚禮舉進。
     
      相比較中國當時的消費水平,肯德基一塊原味雞售價2.5元,絕對算得上高消費,不少家庭要攢上一個月的收入來嘗一嘗“西方生活方式”。
     
      由于改革開放前,中國人長期與消費主義絕緣,所以麥當勞肯德基對于中國人而言不僅是一種洋派的文化心理,甚至是一種身份標簽。
     
      吃漢堡、喝可樂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一種即將加入的新生活方式的象征和濫觴。
     
      高歌猛進的擴張年代
     
      1992年4月,麥當勞公司在北京的王府井開設了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麥當勞餐廳,當日的消費人次過萬。
     
      到2002年第一季度,麥當勞餐廳總數就已達460多家,平均一年開店46家。到2004年底,麥當勞已進入中國市場14年,其連鎖店的總數已達到600家。前15年,麥當勞開店速度迅猛,但后期就較為緩慢:在2002~2004年的三年間,年均新增加店鋪數僅為47.5家,年增長率僅為25%左右,低于開端的38%的年增長率。
     
      如果麥當勞速度是“健走”的話,肯德基則無疑是“奔跑”在中國大地上啦。截至2004年12月14日海南三亞肯德基餐廳開業,肯德基在中國已到達了1200家。至此,肯德基在中國的開店數是麥當勞的兩倍。從北京前門第一家店開端,到三亞的1200家店,肯德基用了17年時間。
     
      1997~2004年是肯德基在中國拓展市場的黃金期,其門從216家速增至1200家,年均新增店140家以上,年均增長速度高達70%。根據百勝餐飲官網數據顯示,至2016年2月底百勝餐飲在中國大陸擁有5000余家肯德基餐廳,占肯德基全球餐廳數的四分之一。麥當勞在2016年時亦擁有餐廳數量2000多家。
     
      垃圾標簽的焦慮時期
     
      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高歌猛進急速擴張了近20年。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化,洋快餐已經早就沒有了神秘感,成了人們平常生活的一部分,沒有誰再把吃一次肯德基麥當勞當大事了。
     
      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的銷售額不斷下降,發展陷入瓶頸。分析原因,首先是中國經濟正在逐步放緩、自身快餐連鎖品牌不斷崛起,造成了快餐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另外,肯德基麥當勞在產品上創新不足,口味和飲食文化這么多年來變化不大,已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中國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眼界愈漸寬廣,人們“舌尖文化”已開始轉向健康飲食。
     
      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近年來不僅被稱為"垃圾食品",而且在數次的食品質檢中也屢次查出食品質量問題。隨著一件件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丑聞曝光,從“蘇丹紅”事件、“福禧”事件、躺槍式的“抵制肯德基”運動到麥當勞發霉冰淇凌等,都讓這些國際快餐巨頭倍受到冷遇。
     
      這些“洋品牌”橘生中國則變為枳,他們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極少出現類似危機。從2012年開始,肯德基麥當勞開始從巔峰跌落。2013年,百勝中國凈利潤大幅下滑81.0%,2014年甚至虧損700萬美元,2015年凈利潤恢復至3.23億美元,但也只有2012年巔峰時候的一半。
     
      國際巨頭的“中”姓里程
     
      肯德基麥當勞都感受到了本土快餐的壓力而加快了本土化的過程。
     
      肯德基在2002年就推出了海鮮蛋花粥和香菇雞肉粥這兩款極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早餐粥。隨后,肯德基又推出老北京雞肉卷、安心油條、皮蛋瘦肉粥、燒餅、豆漿等融合中餐元素的產品,2010年后又開始售賣米飯套餐。麥當勞肯德基和真功夫等一起構成了快餐業的多樣景觀。肯德基的廣告也成了“為中國而改變”。今年,肯德基從江門的五邑主題餐廳,佛山嶺南建筑主題餐廳、功夫與陶瓷主題餐廳,到廣州廣府文化主題餐廳,不斷融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麥當勞如今的早餐,除了經典的“麥滿分”系列,還增加了金饅頭、脆香油條、谷物雞肉麥鮮粥、油條培根蛋麥煎餅等中式餐點。針對越來越火爆的中國外賣市場,在自家外送平臺麥樂送的基礎之上,麥當勞還開始支持在第三方外賣平臺下單。
     
      肯德基麥當勞不僅在餐品上本土化,在股權亦是引入本土的戰略投資者。2016年開始,麥當勞肯德基相繼通過引入戰略股東或者出售特許經營權處置在中國的資產,尋找中國“接盤俠”同時換成“中”姓實現本土化。
     
      過去二十多年,正是“本土化”三個字幫助肯德基在市場份額上贏過了麥當勞。
     
      為了強化肯德基向三四線甚至更往下的村鎮市場布點,2016年9月2日,百勝餐飲集團分拆出擁有中國大陸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三大品牌獨家經營權的百勝中國。總部設在中國的全球性私募股權公司春華資本,和阿里巴巴參股的螞蟻金服,分別向百勝中國投資4.1億美元和5000萬美元。
     
      麥當勞再次緊隨肯德基改姓“中”資。2017年8月8日,麥當勞宣布中信股份、中信資本以及凱雷投資集團的戰略合作已經完成交割,成立了麥當勞中國新公司。此次收購的最高總對價達20.8億美元,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擁有麥當勞中國的52%的股份。“中信版”的麥當勞進一步本土化,將每年開店500家,三四線城市占比近半。截至2022年,麥當勞在中國建店將達到4500家,用5年時間讓餐廳數量翻倍,繼而實現成長曲線的反轉。(張卓敏)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