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藩籬,中國酒業再出發


    時間:2015-05-26





    綜合五年來看,我國白酒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稅金仍保持大幅度增長,隨著結構調整和產業改革的深入進行,白酒經濟增速從高速逐漸轉為中高速。

      2010年到2014年,“這五年是國家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年,也是我國釀酒行業經歷市場競爭的歷練、結構調整的陣痛、舉步維艱的五年。”4月28日,在中國酒業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五屆理事會第一次(擴大)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這樣評價酒協第四屆理事會走過的五年。在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后,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露酒等業態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釀酒產業面臨適應新常態、認識并實踐創新思維的轉型挑戰。

      4月29日,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市場專業委員會、名酒收藏委員會理事(擴大)會暨“互聯網+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葡萄酒分會理事會、果露酒分會理事會、2015中國啤酒業年度峰會等相繼召開,連續兩日的協會年會干貨不斷,在總結過去五年行業發展的同時,中國酒業面對困難與挑戰,開啟了2015年新的征程。

      白酒:改革效果顯現,全面推進產業創新

      在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市場專業委員會、名酒收藏委員會理事(擴大)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兼白酒分會、市場委員會理事長兼秘書長、名酒收藏委員會副主席宋書玉就五年來白酒行業的發展形勢、分會主要工作以及未來的工作設想向與會代表做了匯報。

      據了解,白酒行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化調整結構,規范生產和流通環節,不斷提升科技水平和企業經營管理機制。期間,世界經濟和國家經濟持續下行,在全國經濟增長換擋、結構調整雙期疊加的大背景下,白酒產業的發展也同時進入了深度改革調整期,行業企業在近2年時間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綜合五年來看,我國白酒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稅金仍保持大幅度增長,隨著結構調整和產業改革的深入進行,白酒經濟增速從高速逐漸轉為中高速。雖然在近兩年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整個行業仍然保有較高利潤率。2015年年初的數據顯示,白酒產業調整、改革的效果逐步顯現,白酒各項經濟指標的降幅已經呈現收窄的跡象。

      不過,白酒產業在近五年的發展中,尤其是在最近兩年的調整期,行業長期存在的產能過剩、供需矛盾、市場無序、創新乏力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產業增速明顯放緩。價格帶壓縮、消費需求理性、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增長,傳統渠道、移動互聯、個性定制多渠道并存,品質提升,服務升級,稅負重,利潤低,已經成為白酒行業的新常態。

      為幫助行業企業應對市場挑戰,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市場專業委員會、名酒收藏委員會發揮協會作用,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白酒分會通過169計劃、158計劃、3C計劃等系列工作,市場委員會、名酒收藏委員會通過積極推進國內酒類市場建設,推動行業自律、引領行業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優化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合作,加快中國酒業國際化進程,加強酒類高級技術、營銷人才儲備,為生產企業與經銷商、酒類收藏愛好者之間搭建溝通平臺,增進行業間信息交流等措施,不斷強化協會服務功能,建立健全產業創新、科研機制,引領酒類市場健康良性發展。此外,協會還推動中國白酒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創建、中國白酒酒莊聯盟的標準制定和商業模式的打造、名酒收藏委員會的產品鑒定和市場推廣、文化委員會的研究和傳播,以及白酒年份酒聯盟、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國際釀酒大師藝術館的籌備組織等各項工作。

      啤酒:贏在未來,開啟后5000時代

      相比于白酒行業近年來的跌宕發展,啤酒行業的發展較為穩健。不過,在近年的發展中,啤酒行業呈現出自身的特點。

      2014年,我國啤酒產量完成4921.9萬千升,比上年同期下降0.96%。而在2013年,我國啤酒產銷量首次突破5000萬千升,達到5062萬千升。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指出,2014年我國啤酒產量出現了24年來的首次微降,業界稱為后5000時代的來臨。

      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的工作報告顯示,在飲料酒中,啤酒是唯一出現產量下降的主要酒種。啤酒在飲料酒中所占比例下降至75.2%。由于啤酒所占比例仍是最大的,啤酒產量的負增長導致了飲料酒總產量也出現了0.08%的微幅下降,原因主要在于啤酒總體消費趨于飽和。不可忽視的是,啤酒產品相對低廉的售價和現有主要包裝形式不利于日益增長的非現飲網絡化渠道,并且產生了一定沖突和渠道斷層。

      24年的持續增長對任何一個產業而言都難能可貴,如今微降并不意味著中國啤酒業從此步入下降通道。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預測,未來三至五年,中國啤酒業的消費容量仍有增長的空間,但大幅增長或連續多年增長可能將不復存在,波段上行將成為主基調,這是中國啤酒業出現的新常態,也是中國啤酒業由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由量變轉向質變必然經歷的階段。

      在啤酒行業并購放緩、轉型升級、消費多變、互聯網沖擊的多重印象下,為了切實解決啤酒行業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為啤酒企業服務的過程中逐步走向成熟,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組織召開了“2014’中國啤酒業年度峰會·微利時代的生存模式論壇暨2013年度中國十大啤酒品牌發布會”、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技術委員會2014年度工作會議、2014(第三屆)中國國際啤酒技術高峰論壇等行業重要會議,推動《啤酒瓶》標準化行業服務工作等,在市場、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面助力行業發展。

      何勇介紹說:“2015年啤酒分會將舉辦產業峰會,強化信息統計,推動資格鑒定工作,召開行業五大集團高層會議,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建立啤酒行業輿情監測系統,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等,繼續在各個方面服務產業發展。”

      葡萄酒:熱度不減,亟待做大做強國產酒

      隨著進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中國葡萄酒市場迎來了一輪國產酒與進口酒的對決,市場容量不斷擴充。不過,行業的深度調整以及消費市場的日新月異給葡萄酒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葡萄酒行業產量從2009年到2014年的同比增長分別為:27.63%、12.38%、13.02%、16.90%、-14.59%和2.11%。2013年之前,產業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但從主要企業的生產、銷售情況看,2010年的銷售旺季開始,葡萄酒銷售市場就出現增速明顯減緩的跡象,直到2013年的大幅度下降,2014年止跌; 特別是,銷量下降的同時,銷售收入和利潤的下降的幅度更大。

      同時,葡萄酒產品結構逐步改變,在高端產品銷售大幅下滑的同時,中低端產品銷售逐步上升,2014年中低端產品銷售的比重明顯增加;期間,部分產區政府、企業仍然保持對這個產業的較大熱情和投入,行業外的企業、資本介入葡萄酒產業,投資葡萄酒酒莊的熱度不減;個性化產品初露端倪,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各產區都已出現了一些品質優良并具有個性的產品,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小葡萄品種釀造的產品,已表現出產區的適應性,甚至是初步表現出其明顯的個性。

      近年來,葡萄酒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也不容忽視。一是葡萄酒整體的質量水平和品質有了明顯提升,但是如果產品的個性化和品質要有進一步的提升,行業已經遇到發展的瓶頸。二是高水平技術人才短缺,我國葡萄酒產業基礎薄弱,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種植、生產技術人才已跟不上產業快速擴張的需要,栽培技術、釀酒水平達不到基本的要求,并不是極個別現象。三是產品的性價比不合理,價格脫離市場,在與進口葡萄酒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四是市場推廣模式和本土葡萄酒文化建設滯后。

      為此,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在處理對歐盟進口葡萄酒反補貼、反傾銷工作,組織葡萄酒酒展、葡萄酒品酒師培訓鑒定等工作的同時,注重開展國產葡萄酒的市場推廣,啟動酒莊酒標志工作,推動國產葡萄酒的在市場開拓、產品品質提升、消費文化打造等。

      果露酒:預調酒異軍突起

      在我國各類酒種中,果露酒仍屬于小酒種。2011年起,各酒種進入了調整期,果露酒在各酒種中,屬于受影響最小的產品。

      從近年來的統計數據看,在行業調整中,果露酒行業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引起了其他酒種生產企業的關注,但是,整個生產格局仍沒有變化,強者恒強,但已有領頭企業與后面企業距離拉大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來,果酒生產引起了業內外眾多的關注,也不斷有新的產品開發,但是,我國果酒生產技術及市場開發創新不夠,還沒有形成產品或品牌較高的認可度。同時,預調(雞尾)酒成為行業內的熱點,短期內已有大量企業介入,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亟待規范。

      為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加快果露酒行業整體進步,中國酒業協會果露酒分會聯合國內主要露酒生產企業努力降低露酒產品消費稅。從2011年10月1日起,以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并具有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的國食健字或衛食健字文號、酒精度低于38度(含),以及以發酵酒為酒基,酒精度低于20度(含)的配制酒(露酒)產品的消費稅,以10%適用稅率征收。

      在保健酒方面,中國酒業協會果露酒分會在2013年成立中國保健酒聯盟,并與當年組織調查了全國保健酒市場有關企業及品牌的相關情況,第一次獲得了較為全面的國內保健酒企業信息,并結合120個地級市場傳統保健酒信息的摸底,對保健酒行業現狀進行了初步分析,對未來如何吸納聯盟會員企業提出了建議。《中國保健酒大全》作為行業的指導類書籍,預計今年年中將結集出版。

      此外,果露酒分會還在品酒師培訓、鑒定,推動行業法規、標準不斷完善,建立行業信息定期報告機制等多個方面做工作,意在推進果露酒產業的整體進步。

    來源:華夏酒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