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3日,2015年國際食品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大會報告中表示,目前食品安全加上日益提升的環保問題,依然是決定現有食品企業競爭力及生死存亡的兩大命門。對中國食品工業的轉型與價值提升而言,2015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它將展現未來5-10年的發展走向。
孟素荷表示,2014年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創造了10.89萬億的產值,保持了8%的增速,這是中國食品工業增速首次下跌到個位數。就整體形勢而言,中國食品工業已經連續三年增速下跌,正面臨著近30年來最艱難而相對漫長的轉型。其中,最重要的轉型,就是食品行業逐漸從以“價格戰”為主的終端競爭,轉向以誠信與創新為主的品牌競爭、以產業鏈安全為主的價值競爭,食品安全已成為產業競爭力的根基。
孟素荷分析稱,2014-2015年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主要風險與挑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食品安全風險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風險,涉農企業成高危群體,但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二是食品造假已成為食品工業的毒瘤。近兩年,以惡意添加為主,致人死亡的惡性安全事故已大幅降低;以劣代良,以假亂真的食品造假的諸多安全事件不斷出現。三是隨著中國食品原料進口增幅快速上升,供應鏈原料來源復雜化,管理難度加大。四是風險交流與公眾科普的力度依然薄弱,“重拾信任”需要強有力的公眾科普,及良好的媒體環境。中國食品安全的真實是科學家與消費者認知之間仍存在較大誤差。(記者韓肖)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