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食品消費逐年遞增 企盼行業良性發展


    時間:2015-04-03





    據《小康》雜志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進行的“中國綜合小康指數”調查的結果顯示,從2012年起,“食品安全”問題已經連續三年“最受關注”。2014年,有53.3%的受訪者對“食品安全”狀況表示不滿意,2013年,“不滿意”的受訪者占比達51.2%,而2012年這一數字達58.7%。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近幾年國家對食品安全治理的力度加大,食品生產加工經營者更加規范,但是國人仍然飽受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該業內人士提醒公眾,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多了解有關食品安全的知識,提高選擇和甄別安全、優質食品的能力。

    這個春節,不少家庭都將有機蔬菜作為餐桌的首選。在熱鬧高興的同時,也為健康加分。

    對于健康的重視同樣推動了有機食品的需求,該業內人士同時指出,盡管國家管控力度逐年加大,但目前市場仍舊存在著一定的亂象,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認識也應該進一步提升,期盼行業協會和規則盡快建立。

    關注健康激發有機消費熱潮

    從遼寧省沈陽市一家有機食品企業了解到,該企業會員增長速度約為每年20%,目前已有超過2萬的會員家庭用戶。有機蔬菜需求的提高,與近年來國內消費升級不無關聯,“大家都愿意為自己的健康投資”。

    不僅需求增多,對于產品的要求也在提高。起初有機食品定位還很粗糙,只要是老農種植的蔬菜瓜果,顧客就會買單。其實老農喜歡用人畜糞便施肥,這些種植操作流程并不符合當下有機食品的認證標準。如今,高端人群對于有機食品的需求上升了一個檔次,并對包裝提出精美、可回收利用等要求。

    筆者了解到,上述企業采取的配送方式是:每周配送6斤、總計配送13周的套餐服務,會員價格是1580元,相當于每斤蔬菜20元。幾年過去后,有機蔬菜的價格仍然維持在每斤20元,批發價每公斤28元左右。會員配送價格幾年維持不變,原因就是有機食品的營銷模式發生了變化。以往,有機農場依托超市進行銷售,中間營銷費用和損耗、污染等問題開銷“大得離譜”。現在更多采取“直銷模式”,省去中間環節,成本下降了近30%。

    對有機食品認知應該提高

    對有機食品的需求提高,也有更多市民開始了解有機食品的內涵。

    在我國,只有8%的百姓了解什么是有機食品,1%的人會成為有機食品的固定消費者。而在歐美,約有30%的百姓曾經消費過有機食品,10%的人是固定消費者。我國與歐美差距較大,主要原因在于國內還有許多人分辨不清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差異,換個角度來說,國內有機食品的發展空間很大。

    “無公害食品是指生態環境清潔、按照特定的技術操作和加工,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控制在安全質量允許范圍內,安全質量指標符合《無公害農產品(食品)標準》的農、牧、漁產品。”上述業內人士說,一般在超市購買的農產品若無特別標明,大都為無公害食品。食品貼上“無公害食品”的標簽,表示其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綠色食品是我國農業部門推廣的認證食品,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是綠色食品的特征。他介紹,所謂“無污染”,是指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嚴密監測、控制,防范農藥殘留、放射性物質、重金屬、有害細菌等對食品生產各個環節的污染。

    “在申報審批過程中,綠色食品又分為A級和AA級。”該業內人士指出,兩者的區別在于生產過程中化學合成物質使用量的不同,“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而AA級綠色食品則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

    而有機食品與其他產品又有什么差別?“有機食品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并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而其他食品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技術,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術的使用。”他說,“在數量控制方面,有機食品的認證要求定地塊、定產量,而其他食品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更要明確的是,有機食品與更營養、更美味并不能畫上等號。“有機食品并不等于無污染,雖然嚴格控制種植過程,但所用的土壤如果多年前曾經被重金屬、化學物品等污染過,也許還會有藥物的殘留。”該業內人士說,有機食品在天然澆灌的過程中,營養成分確保完全,但蛋白質、磷、鉀等營養含量比照普通蔬菜是否有所提高,這些都不能肯定。

    企盼行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近年來,不少社會資本投身有機產業,但真正站穩的企業似乎并不多,這已成為了這一產業的一大現象。

    上述沈陽這家企業相關負責人感慨:“8年前與我們一起創業做有機食品的公司,如今已經幾乎找不到它們的身影了。2009年也曾掀起有機農場創業高潮,這些公司大部分也都退出了市場。雖然每年貌似都有很多行業內的新公司成立,也有很多舊公司倒閉,總數并沒有太大變化。”

    做有機食品就這么難?該負責人坦言,當初,許多公司分屬于大規模企業下的投資布局,例如大型房地產企業發現有機食品存在商機,便投資一筆錢在這個行業布點。“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做有機食品是一個慢功夫,不能快速擴張,也不能單純追求利潤率。”張桓分析說,“一般的有機農場每年的利潤在8%左右,這些錢還要投入到農場和設備的維護中去。每年因為產品不匹配等原因,有兩至三成的損耗和浪費,這些都要求做有機食品的創業者們保持好的心態。”

    要真正站在環保和生態的角度做事,真正喜歡這片綠色的田園,唯有堅定這樣的理念,才能讓有機食品的生產走上良性可持續發展軌道。不少業界人士呼吁,希望盡早成立行業協會,相關行業內的規則也亟待確立。

    來源: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