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年伊始,中國“奶業寒冬”的一縷寒風就波及多地,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地陸續傳出有人倒奶殺牛的消息。有專家認為,這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典型體現,原因由多方面促成。但無論如何,積弊已久的中國乳業急需轉型升級卻是普遍達成的共識。而在乳業轉型升級這場戰役中,信息技術注定大有作為。
冬天到來,目光長遠的從業者早就嗅到了冰雪的味道。以伊利、飛鶴等為代表的中國乳企聯姻BAT、IBM等信息技術公司開始在鏈上布局,打造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該體系基于大數據技術,主要圍繞著兩大方向:食品安全產業鏈可追溯體系、企業內部管理的精益化。
食品溯源 乳業信息化的第一公里
除促進消費外,乳業食品溯源還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管理的精益化。
“食品溯源在幫助消費者維權、履行企業對社會的承諾的同時,也是促進消費的一種措施。產品安全性陽光透明才更容易打開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同時,食品追溯系統還可以是企業內控的實際抓手。當企業內部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進行實時追溯,企業的生產水平、管理水平、組織水平以及內控水平自然會達到更高的標準。
在食品溯源上,以伊利為例,早在2004年其就開始建設嬰幼兒奶粉追溯體系。隨著近年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伊利的追溯體系也隨之升級。從最早的數字碼追溯到一維碼追溯,再到二維碼追溯,伊利已經實現了開放式的手機追溯。目前,伊利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產品追溯程序,從每頭牛耳朵上的數碼耳標,到原奶收購車輛的GPS跟蹤,再到原奶入廠后的隨機條形碼、生產過程的產品批次信息跟蹤表、關鍵環節的電子信息記錄系統、質量管理信息的綜合集成系統和覆蓋全國的ERP網絡系統,伊利已實現了產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時化和信息化。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金典有機奶的“全程可追溯系統”將中國有機食品產業帶入“可追溯時代”。通過這個系統,消費者可在金典官網查詢到有機奶的五大環節——有機牧場、原奶檢驗、無菌生產、成品檢驗、認證查詢。如高伏所說,這個系統上線后,良好的市場評價促進了產品銷量的提高。
同金典有機奶類似,當我們購買飛鶴奶粉的時候,可以簡單地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知道這罐奶粉的奶源、包材以及銷售等信息。目前飛鶴提供了官網、微信以及手機APP三種方式進行查詢。支持該方便查詢業務的是一整套基于大數據的全產業鏈可追溯體系。
據悉,除了提供實體的產品,飛鶴還希望結合當前中國的乳制品產業環境,把產品的生產信息、奶源信息、銷售環節和流通環節的相關信息開放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時候還能獲得更多附加價值。“當信息采集進來以后就會形成企業的數據資產,以提供給消費者進行追溯。而為了追溯產品,每個產品都要有單體標識,這樣企業就可以做追溯稽核。信息完全來源于真實的業務開展,因此對數據的稽核就是對業務的稽核。”飛鶴信息化負責人說。
全產業鏈管理 食品溯源的延伸
打造產業鏈一體化平臺,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全產業鏈信息化管理。
乳企基于大數據的鏈上思維除了食品溯源的內容外,更延伸到生產管理的方方面面。“實業企業不能排斥互聯網思維,但也不能固化互聯網思維。”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認為,互聯網要和自身行業、企業的特點結合起來,形成合乎實際的經營思維和決策。
在系統化的互聯網應用方面,伊利已經確立了“建立全球領先的數字化食品生態系統”的戰略目標和具體規劃,并已在全球著名的IT管理咨詢公司德勤的協助下開始實施推進。據悉,伊利接下來將打造一個全球化、網絡化、智能化、敏捷化的產業鏈一體化平臺,通過運用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不斷推動業務的創新和服務的升級,致力實現全產業鏈的可視化和信息化。
另外,伊利還運用了成熟的物聯網技術,通過信息平臺的搭建,實現供應鏈信息的共享和互動。從供應端到客戶端實現系統化應用,陸續導入CRM、APS、TW、二維碼、GPS、電子采購平臺、EOS電子訂單等一系列信息技術手段,全程實現高效、靈活、透明管控。
與伊利類似,飛鶴在企業管控體系上也有一些動作。例如,飛鶴在全產業鏈每個環節中都有業務系統進行支撐,每個環節的操作信息和時間節點信息都要自動進入系統當中,然后再借以成熟的信息采集和大數據處理與分析系統進行邏輯組織。
據介紹,飛鶴還利用大數據在全產業鏈可追溯基礎上實現食品安全的數字化體系,作為對傳統化驗、質檢、ISO體系的補充。其中包括原輔料、包材來源可追溯,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可控,產品市場流向可追查,問題產品可實時定位、召回,企業內部責任可追究以及消費者可查詢。飛鶴信息化負責人表示:“飛鶴的大數據并不是數據規模大,而是數據覆蓋的鏈條比較長。大數據應該關注的并不只是數據規模,而是有沒有把數據有效地利用起來,讓大數據真正服務于應用。”
聯姻ICT 布局乳業數字化發展
為打造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中國乳企向BAT、IBM尋求合作。
“布局全產業鏈管理體系要以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為前提,包括設施條件、服務意識、公共服務平臺等多方面。”高伏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而這也正是乳企擁抱ICT企業來合作的原因。
伊利的互聯網戰略在于“云端”、“地下”的互通,這離不開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伊利與中國目前的互聯網三巨頭BAT都達成了全面合作關系,將這些互聯網巨頭“線上”的優勢與伊利“線下”的優勢結合了起來。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伊利先后與三大互聯網企業BAT達成戰略合作。伊利和騰訊在大數據及健康產業、核心營銷資源深度運用等領域開展合作,并就O2O領域的合作展開探討;伊利聯手百度開通國內食品行業、中國乳業第一直達號,推出了伊利企業介紹、參觀工廠報名、乳業相關知識三個服務板塊,讓消費者實時查看產業鏈動態;伊利還和天貓超市開展電子商務領域的深入合作,共同致力快消品電子商務的最新實踐。
與伊利聯姻BAT類似,飛鶴尋求與IBM合作。IBM、北京漢端與飛鶴乳業近日聯合宣布,通過利用IBM的全面大數據與分析能力,飛鶴乳業實現了產品的可追溯與食品安全的數字化管理。飛鶴的整套產業鏈可追溯體系是架構在IBM技術之上的,采用了包括數據報表、數據標準化以及數據倉庫等產品,具體的規劃與實施是由北京漢端科技有限公司來負責。對于這場合作,用北京漢端科技總經理楊賓的話來說,IBM提供發動機,而漢端負責的是“整車”銷售。飛鶴乳業的業務系統由IBM Cognos為其提供動力。
對于飛鶴選擇IBM的初衷,IBM大中華區軟件集團商業智能及預測分析軟件高級經理劉海亮表示,大數據在企業中的落地取決于是否擁有好的工具和平臺,要能夠對數據加以分析和利用,這是IBM最擅長的。對此,飛鶴信息化負責人補充道:“IBM在具體的實施方面能夠提供很多幫助,能夠滿足我們快速變化的需求。另外IBM在行業內還擁有成熟的方法論,專業的知識體系,在數據建模、分析、延展消費者和行業分析等領域能夠為飛鶴提供指導。”(本報記者 李建發)
來源: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