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乳制品或迎“降價年”


    時間:2015-01-13





    隨著國際國內奶價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大型乳企正計劃加大國外原奶使用量,可能引發新一輪國內本地原奶“降價潮”。

    從全球市場上看,2014年以來,中國、印度、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受宏觀經濟影響,對乳制品需求量下降,且歐美國家對乳制品的需求持續低迷,導致2013年過度擴張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乳制品面臨著“產能過剩”。

    來自全球乳制品企業的采購數據顯示,全球奶價自2014年3月開始就持續下跌。全球奶源主要供應地新西蘭、歐盟的原奶價格跌幅已經達30%—40%。

    國內牧場擴張速度在低迷的市場需求面前同樣令人擔憂。2013年是國內牧場快速擴張、原奶供應量飆升的一年。但2014年上半年開始,原奶價格和乳制品價格都在持續回落。農業部監測數據表明,2014年最后兩周內,全國生鮮乳主產區的平均價格每公斤為3.81元,較年初均價下跌了9%,創下14個月以來的最低位。

    即便是降價之后,國內奶粉生產企業每噸乳粉成本價仍比進口乳粉高1萬—2萬元。目前國內大型乳企處于“去庫存化”階段,中小奶粉生產企業則基本停產。

    眼下正是各地乳企與養殖場進行原奶收購價談判的階段,但廣東、廣西、湖南等地的乳企面對部分養殖場開出“降價3%”的條件,并未立即還價。廣東奶業協會會長陳三有說:“這意味著乳企很可能不愿意繼續收奶。”

    廣西乳業協會副會長何振亞分析指出,2013年珠三角地區原奶收購價每噸為5300元,2014年上半年由于奶荒一下子飆升到每噸6040元。2015年乳企的目標是原奶收購價恢復到2013年的水平甚至更低,但養殖場認為虧本。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全球奶源價格下跌,加上中澳自由貿易區協議的簽訂以及歐盟優質奶源進入的沖擊,2015年我國乳制品很可能會迎來“降價年”,國內乳制品企業將加快“優勝劣汰”的市場變局。

    來源: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