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加工業與食品機械業共謀發展


    時間:2014-11-15





      農產品加工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食品機械裝備進行農產品加工,目的在于改善農產品加工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農產品加工機械化是農產品加工現代化的主要標志。推進農產品加工機械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食品機械在農產品加工生產中的廣泛運用,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加工效益。

      政策惠利農產品加工業

     

      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工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轉化增值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任務。在農業龍頭企業中,農產品加工業是主體,因此,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并對企業改善加工設施裝備條件提供政策優惠;鼓勵龍頭企業合理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我國農產品資源豐富,將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是我國農業產業化必由之路。相關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3%,明顯高于同期GDP增長速度,在新產品開發、技術設備創新到產品包裝、運輸的能力都實現了較大的提高。

      有業內人士斷言,未來30年是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高速發展期,我國國家現代化和現代農業成敗與否的關鍵,在某種意義上,將取決于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可以看出,市場對發展食品機械的拉動作用很大,而這對食品機械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農產品加工機械化事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農產品加工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我國大部分地區農產品加工機械化發展步伐較快。我國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產品特別是屠宰及肉類加工產品、水產品加工產品、食用植物油、主食方便食品、蔬菜水果加工產品、乳及乳制品等產量均有大幅提高。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產品加工機械化事業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深刻變化,在改革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機械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根據有關發展階段標準,我國農產品加工機械化總體上已跨入中級階段,向著更大規模、更廣領域、更快速度、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農產品加工業的高速增長直接帶動了食品、炊具機械和包裝機械的增長。如今,食品機械已從過去的單項作業向多功能復式作業方向發展,從過去的大宗糧食作物生產機械設備的需求向經濟作物的烘干、加工、包裝、處理機械設備的多樣化需求延伸。

      農產品加工業促進食品機械發展

      淀粉加工食品機械(和面機、壓面機、饅頭機),包括麥、米、豆、谷類干法及濕法加工的玉米、薯類淀粉及其綜合利用設備,市場需求量將超過500億元。

      水果、蔬菜加工(切菜機、多功能切菜機)及綜合利用機械,如果能將量再提高10%,即年加工為5500萬噸,大約需增加年加工能力為20萬噸的生產線250條,市場對食品機械的需求量將達到150億元。

      肉類加工食品機械(絞肉機)。隨著肉類食品產業的發展,肉類深加工的比例在不斷增加,新的肉類加工廠也在不斷涌現,企業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加工設備。

      水產品加工設備,如按增加10%的深加工量約為470萬噸,約需增加設備投資200億元。

      農產品加工機械化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農產品加工現代化中擔當主角,社會的發展對機械化農產品加工生產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實現食品機械自動化。食品機械自動化能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資源,降低農產品加工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品質,強化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必將在未來的機械化生產系統中起核心作用,繼續推動和實現食品機械自動化,是食品機械化工程技術工作者所面臨的長遠課題和挑戰。

      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食品機械自動化會從食品機械的部分自動化向無人操縱自動化和農產品加工機器人發展,農產品加工將會成為高度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合理推進食品機械自動化,應從滿足生產實際出發,選擇推進自動化的優先順序,選擇合理的自動化模式,階段式推進自動化進程。總體而言,近幾年國內食品機械企業發展迅速,但仍滿足不了龐大的食品加工需求量。目前食品機械已進入結構調整的發展時期,更需要各食品機械廠家全力配合,多方投入技術力量,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生產出更多符合我國食品加工的設備。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