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中國最大的咖啡產區云南陸續迎來新產季。為打通國際化之路,云南將建設咖啡交易中心提升種植、加工水平。業內人士認為,建設交易中心對推動咖啡產業升級十分重要,這背后更是對咖啡交易市場話語權、融資平臺控制權的爭奪。
云南省位于中國西南部,氣候和地理條件適宜咖啡生長,2013年咖啡種植面積約140萬畝左右,產量接近10萬噸,均占全國咖啡總面積和總產量的98%以上,每年的10月底到來年3月是咖啡采收期。
全球咖啡價格高度透明,交易市場化,云南所產的咖啡七成以上作為原料出口到歐洲、北美等地,極其依賴國際市場。此外,云南咖啡深加工能力低下,品牌仍處于“散、小、弱”狀態。
據介紹,咖啡交易中心緣起于2012年、2013年咖啡價格低迷時期,為保護咖啡種植而提出的收儲計劃。受國際咖啡期貨價格影響,近20年來云南咖啡價格走勢大約每10年一個周期。2012年至2014年初,云南咖啡一直在成本線徘徊,價格一度曾跌至每公斤13元左右,咖農收益難以保障。2014年初,隨著國際咖啡期貨價格回暖,價格一度快速提升。
盡管云南咖啡豆的品質愈加被國際市場認可,但作為新興的咖啡產區和消費區,云南咖啡產業發展范圍僅局限于種植加工和零售銷售領域,難以進入咖啡大宗交易,以及咖啡商品期貨化、金融化、信息化的高端領域,國際化之路有諸多瓶頸。
業內人士介紹,參照一些咖啡大國的經驗,搭建云南咖啡倉儲交易平臺,有望保證咖啡市場供求平衡和咖啡交易順利進行,并對接國際市場。此外,有人認為,建設咖啡交易中心“可為云南咖啡爭取定價權”。
普洱市咖啡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盧寒介紹,根據設想,咖啡種植戶把咖啡豆交到咖啡交易中心,中心可依據產品質量、市場趨勢等先行確定價格,并預付一定收購款,后期交易成功后再補齊差額,這既保護咖啡企業和咖農獲得合理穩定的收入,又可規范咖啡質量。
咖啡業人士和企業認為,交易中心建成后,將為分散的咖農、咖企提供一個公平、規范的交易場所,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并輻射東南亞市場。云南省咖啡行業協會會長熊相人介紹,對于咖啡企業來說,咖啡交易中心還可通過取得金融機構整體授信,為融資帶來便利,降低融資成本。
建設咖啡交易中心已成為共識,但建在普洱還是昆明成為爭議焦點。普洱市是全省最大的咖啡產區,也是咖啡現貨交易的主要地區,雀巢、星巴克、麥氏、卡夫等國際咖啡巨頭在普洱設立了采購站或采購中心。昆明是云南的省會城市,交通便利,物流設施發達,氣候干燥適宜倉儲,但不是咖啡產區。
咖啡企業認為,不管交易中心建在哪里,對于中國咖啡質量提升、保障咖農利益、接軌國際市場都意義重大。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