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餅禁令下200元以上禮盒罕見 今年零頭都賣不掉


    時間:2014-09-09





      “月餅禁令”下的西安月餅市場調查

      業內人士稱,月餅任務一年比一年難完成,今年連個零頭都賣不掉一位公職人員稱,聽說朋友要帶著月餅來看他,他問人家“你是想害我?”


      去年以來,中央“月餅禁令”下的國內各地月餅市場遭遇第一輪沖擊,近日,有關月餅遇冷的消息更是頻頻見報。那么,西安的月餅市場究竟怎樣,華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從生產、分銷、銷售、購買、轉贈等多個環節看,西安月餅市場在連續兩年的政策導向中,逐漸變了樣兒。

      “照這個架勢,明年真的不想再弄這生意了。”48歲的楊女士在西安市豐慶路的小食品批發市場經營店面已經8年。她說的生意,是月餅。

      楊女士的店面平日主營各式飲料,“兼營月餅批發,已經第5年了”。

      她之所以做月餅批發,因為這個時節剛好是飲料銷售經歷了夏日旺季后開始回落的時候,利潤下降不說,關鍵是存貨壓得較多,需要資金周轉。往年,正是月餅銷售,幫她度過了這段“青黃不接”的當口。

      但今年,月餅批發并沒讓她掙多少錢。“前年賣了超過20萬元的月餅,去年10萬元多一點,今年才七八萬元,而且你猜我才賺了多錢?不到500元!”見華商報記者不信,楊女士說,“一箱批發價1500元的月餅我才賺5塊錢”,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利潤率很高的高檔月餅,沒人要,做的人也少,平民月餅利潤太薄。”

      “酒店高端月餅”

      價格水分曾超50% 多從三流企業定制

      高檔月餅的利潤有多高?“以前熱賣的五六百元一盒的高端月餅,價格里至少有50%的水分。”梁先生曾在西安高新區一五星級酒店餐飲部供職5年多。他說,盡管各大酒店都會標榜“名廚主工”、“獨家配方”、“手工精制”等標簽,但事實上,那些較大的、高星級的、連鎖的酒店,都是從代工企業直接購買成品,“只不過定制不同的包裝,再根據酒店的特點進行一些口味的定制,內容上大同小異”。梁先生說,在酒店買月餅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多是為了送,“合下來一塊近百元,誰再有錢,買那個吃干啥?又不是多健康的食品”。

      不過,也有星級酒店為了抬高售價、顯出檔次,在餡料上做文章,將海參、鮑魚、魚翅等高檔食材加入月餅,但梁先生說,這部分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你以為里面能放多少鮑翅?其實主要還是面跟糖”。

      “酒店根本不可能自己做月餅,算個賬就知道了。首先原材料的進貨渠道就會導致成本差距,月餅是超短季節性的商品,他們不可能為這個大肆采購。”一位糕餅業內人士說,純手工制造,銷量根本無法保證,“就算那幾天,廚師全調來做月餅,也沒法滿足他們過去動輒上萬盒的銷量”。而一臺全自動月餅包餡機要5萬多元,一臺可以生產從25克到250克不同規格的廣式全自動月餅機,則要12萬元左右,“他們不可能買幾臺這樣的機器,一年只用那么十來天”。

      上述業內人士說,2012年以前,他長期給高新區和城內兩家五星級酒店提供月餅定制代工,“每年每家最少都有一萬兩三千盒的需求量,一盒6個的、8個的都有。最多的一年,我給其中一家代工了兩萬盒月餅,啥名目的都有”。他說,給酒店代工的,“基本都是我這樣的三流企業”。

      聶志寬是一家食品公司的總經理,這個在上世紀80年代做過8年教師的商人,其后從事烘焙行業已有23年。他也曾接過不少給酒店代工的單,“有個知名星級酒店,長期和我合作,去年還找我加工了上千盒,但今年只定了100盒,好多過去制作、銷售月餅的酒店,今年干脆不做了”。

      采購攤銷

      往年不愁賣“今年連個零頭都賣不掉”

      對于高端月餅,在唐樂宮供職11年的李小姐認為,多數酒店月餅其實成本不高,主要靠包裝和酒店的名氣作為附加值,銷售時更多走團購、采購和攤銷的途徑。

      “大型國企,手上有錢的單位,往年都會訂購很多。”李小姐說,盡管每年酒店給員工下達每人500盒的銷售任務,但她此前從不愁完成。

      華商報記者采訪中,梁先生和李小姐均表示,酒店對內部員工大都會下達月餅的銷售任務,少的每人兩三盒,保安到保潔也會分到;多的則以百盒計,而且按職級增高而遞增。

      月餅銷售旺季過后,酒店剩下的月餅會如何處理?梁先生和李小姐都說,一般會分給員工帶回家。“前年之前發得很少,一般也就兩三盒,去年發了10盒,今年估計得更多。”梁先生說。

      “員工賣出去的提成并不高,只有3%。賣不出去也很少有懲罰措施,不是說你賣不完任務就會扣工資獎金啥的,反正是幫酒店做業績,自己也有好處,全憑自覺和社會資源。”梁先生說。

      但從2012年開始,這種任務一年比一年難完成。“很多做酒店的朋友都抱怨,說今年連個零頭都賣不掉。”李小姐說,前幾天她給一個熟識的國企辦公室主任打電話,希望對方幫忙采購一些月餅,誰知對方回了一句,“咱倆這么熟,你不會想害我吧?”

      公職人員

      一處長前年收超百盒月餅現在認為“送我月餅就是想害我”

      這位主任說的“害他”,并非指月餅的質量問題,而是去年以來“月餅禁令”的影響。

      去年中秋節,中紀委發布通知,禁止公款購買月餅,導致豪華月餅銷量首次不升反降,這個市場遭遇了第一次寒潮。

      今年8月10日,中紀委特別將“中秋送月餅”這種送禮形式列為可舉報行為,并開通舉報窗,供群眾舉報公款購買月餅的官員。

      “害我”這個說法,華商報記者采訪時,莊原化名也提及了,他在西安市一政府機關任職處長。9月6日下午,他接到一個同是公務員的朋友的電話,“說是要過來坐坐,我就問,你是空手來坐坐,還是拿東西了。他說過節嘛,帶了兩盒月餅,還有點別的東西,是個意思。”

      莊原說,“一聽月餅,我頭都大了。我趕緊跟他說,老王,咱倆交情不差,你是想害我?他在那頭笑。我特別嚴肅地說,咱們這身份,現在這氣候,只要月餅從你手里送到我手里,肯定就是事。你要來坐坐聊聊,我歡迎,要拿東西,尤其月餅,恕不接待啊。”

      “前年我收了超過100盒月餅。”莊原說,從節前十多天開始,下級的、平級的、有業務關聯的單位企業,一些有利益訴求的個人,都開始上門送月餅。“五花八門,啥樣的都有,檔次都低不了。不收還不行,人家說就是拜個節。”莊原說,像這種“例規”,如果不收,會被覺得“假”。“而且不收的話我也沒得給別人送。過節你不去走動,人家會覺得你不懂規矩。去吧,拿得檔次低也不行。靠自己買,我哪買得起那么多?”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