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蟲夏草資源遇"寒冬" 或倒逼產業走向理性發展


    作者:張曦    時間:2014-08-07





      眼下冬蟲夏草采挖季已結束,來自各蟲草產地的調查顯示:2014年中國蟲草產量大幅下降約3至4成,并且價格走低,打破了其向來“物以稀為貴”的定律。專家呼吁,蟲草產業已走到向理性化、科學化發展的“拐點”。

      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研究院冬蟲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表示:“環境惡化是導致資源銳減的重要原因之一。”她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蟲草產量最高的雜多縣采集的土壤樣本中,蟲草產量曾經極高的蘇魯鄉土壤層非常薄,幾乎找不到蟲草菌體,同一縣域的阿多鄉情況也不容樂觀。而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草山土壤中,幼蟲蟲口密度已經下降了五分之二。

      “前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過度采挖加之鼠害讓土壤難以承受,曾經遍地皆是的蟲草如今一天難以見到一兩根。”李玉玲說。

      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縣委書記李延斌介紹,全縣蟲草收入占到當地人均年收入的80%以上。蟲草讓這里的人民變得富裕,但也讓人們對其過度依賴。

      “如果蟲草沒了,我不知道以后該怎么辦了。”家住玉樹州玉樹市結古鎮的白瑪措說。

      李玉玲表示,蟲草資源已到臨界點,蟲草產業不能局限在盲目采挖和交易中,回歸理性化和科學化迫在眉睫。

      “合理化采挖是可以保證資源延續的,但這需要時間,建立蟲草基地保護區、嚴格控制采挖人數和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為當地采挖者宣傳土壤保護知識同樣重要,對于因當地人宗教信仰‘不殺生’而導致鼠害泛濫的草山,應由政府牽頭實行鼠害治理。”李玉玲說。

      李延斌指出應適時發展蟲草新興產業:新玉樹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契機,而蟲草可以搭上旅游的“順風車”;前玉樹州國營牧場場長尕瑪代青則認為,通過組織游客到蟲草產地觀光、見證蟲草的誕生和加工從而帶動當地旅游發展,是當地一直以采挖、交易蟲草為主的單元化經濟向多元化經濟轉變的新途徑。

      有消費才有瘋狂采挖,讓消費市場不再盲目同樣重要。隨著科研的突破,蟲草在今年又剝去了一層“神秘外衣”。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副院長李邵平在剛剛閉幕的“2014中國·青海國際冬蟲夏草暨藏醫藥展交會”上表示,冬蟲夏草已查明其兩個重要有效成分——核苷及單糖,這意味著蟲草雖好,但并不是對所有人都會產生幫助。

      “只有了解蟲草所有的有效成分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解釋蟲草的醫用、保健價值,然而這些只有通過臨床試驗才能實現。我國應盡快開展蟲草臨床試驗,才能徹底解開蟲草的謎底,使消費者有針對性地服用,這樣蟲草消費才能真正走向理性化,也才能拯救瀕危資源。”李邵平說。記者張曦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