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消費者來說,以前一提到進口葡萄酒就會不自覺將它們與高端、昂貴畫上等號,如今,消費者不再迷信高價、名品葡萄酒。近日,筆者從湖北武漢各大超市以及葡萄酒莊了解到,隨著越來越懂葡萄酒,消費也越來越理性,高端葡萄酒確實被打進了“冷宮”,而中低端葡萄酒則逆襲受寵。
在光谷世界城一酒行,百余種葡萄酒中100元至300元的中低端價位進口產品占很大比重。酒行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這里的葡萄酒貴的有2000元左右的,便宜的有50元的,大多市民買來自己喝的基本都是百元左右的。”
據了解,近年來,武漢消費者更看重的是產品價值而非品牌,他們不再花大價錢追捧頂級波爾多佳釀,這也迫使波爾多頂級酒莊重新考慮定價策略。比如紅火一時的拉菲,如今身價降低不少。而對于眼下葡萄酒市場“高端名品遇冷,中低端酒受寵”的現象,權威調研報告預言,2015年葡萄酒將不再是“奢侈品”,并在60元至150元價格區間形成8至10個較為知名的進口葡萄酒品牌。
“隨著大眾消費者對葡萄酒認知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傾向于購買口味更適合自己、性價比更高的葡萄酒,這也是大眾對葡萄酒消費日趨理性的結果。”法國國家葡萄酒行業協會上海聯系人林婉晴表示。
據《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2013~2014)》顯示,2013年,中國中高端葡萄酒銷量下降50%。同時,也是在2013年,拉菲、拉圖、奔富等高端葡萄酒相繼出現價格跳水的現象,在中國市場炙手可熱的澳大利亞高端葡萄酒奔富頂級佳釀葛蘭許和707的價格跌幅達到30%。
不僅如此,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葡萄酒進口總量36.8萬千升,同比下降5.15%。
“很容易理解,因為治理‘三公消費’,葡萄酒的消費受抑制了。”業內人士認為,“現在與地方政府的官員會面或吃飯,基本上只有幾十元的午餐或晚餐標準,幾乎沒有酒類消費,更不用說奢侈品葡萄酒了。”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