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料行業低糖低熱發展趨勢及赤蘚糖醇應用探討


    時間:2014-07-04





      作為一種零熱量甜味劑,赤蘚糖醇在低糖低熱飲料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主要論述了低糖低熱飲料的發展現狀,赤蘚糖醇在低糖低熱飲料中的應用優勢及其發展前景。

      關鍵詞:赤蘚糖醇,低糖低熱,飲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飲料逐步成為現代膳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飲料的應用日益廣泛,其不僅是人們外出旅游的必備物品,而且越來越多的走入日常的居家生活中。現在的飲料產品不僅僅被單一的用來補充人體的水分,它也逐漸成為人們補充能量和營養成分并快速進入人體的有效載體。然而現在的飲料廠家在配方中多添加大量蔗糖作為甜味劑以保證飲料的口感,但過多的食用糖分會導致肥胖、誘發糖尿病,這與現代的健康飲食理念是相悖的,而且也限制了飲料的食用人群范圍,不利于飲料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健康飲食的風潮下,如何在保證飲料口感的同時,生產出低糖低熱量的產品成為食品飲料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一、低糖低熱量飲料的現狀

      低糖低熱量飲料是指添加少量糖或添加糖的代用品,如高倍甜味劑、低聚糖、赤蘚糖醇等研制出在人體內產生較少能量的飲料。目前國內的低能量飲料主要有以下幾種:低能量碳酸飲料、低能量果蔬飲料、低能量植物蛋白飲料、低能量固體飲料,高纖維飲料和低能量啤酒[1]。

      20世紀80年代初,添加有可溶性纖維、低聚糖的低熱量飲料開始進入日本市場。添加物均為低甜度、低熱量且具有某種生理活性的物質,基本不增加血糖、血脂。隨著科技的進步,赤蘚糖醇、低聚異麥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新品種被逐步開發出來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應用其生產的低熱量飲料業深受消費者喜歡。

      我國低糖低熱飲料的研制起步較晚,針對低熱能食品的開發研究,我國從天然植物中提取了多種低熱值的功能性甜味劑機型批量生產,我國目前生產的天然甜味劑主要有甜菊糖苷、羅漢果糖苷等。除此之外,人工合成的二肽甜味素如阿斯巴甜高倍甜味劑等作為蔗糖的替代品添加到飲料中大大降低了產生的能量,成為生產低糖低熱飲料較理想的甜味劑。

      高倍甜味劑的甜度一般能夠達到蔗糖的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因此在飲料中添加少量就能達到其所需甜度,并且零熱量。但是高倍甜味劑往往含有一些后苦味和金屬味等不良味道,因此僅添加高倍甜味劑無法獲得較好的口感和味道,且由于固形物的不足,飲料的口感飽滿度也會急劇下降。為達到完美的口感,通常采用填充型甜味劑和高倍甜味劑復配使用。糖醇類產品是常用的填充型甜味劑,如麥芽糖醇、木糖醇和山梨醇等,但這些糖醇均是通過化學加氫制得,為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考慮,日本、歐美等國家飲料生產商多年前就已經不經常使用,紛紛轉向了更健康、更天然零熱值配料——赤蘚糖醇。

      二、赤蘚糖醇概述

      赤蘚糖醇Erythritol,化學名1,2,3,4-丁四醇,又名原藻醇、赤蘚醇,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甜味清涼純正,無異味,是一種天然的糖醇類填充型甜味劑,溶于水后形成無色的溶液,且溶液的粘度很低,其結構式如圖1所示。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在海藻、蘑菇類、甜瓜、葡萄等水果類、地衣類植物、微生物、發酵食品、以及動物體液中如人體眼球、血清、精液中都存在。

      1.赤蘚糖醇理化特性

      赤蘚糖醇與蔗糖的甜味特性十分接近,無不良苦后味甜度約為蔗糖的60%~70%。在水中溶解時有很強的制冷作用,食用時口感涼爽。赤蘚糖醇與阿斯巴甜或安賽蜜等高倍甜味劑混合使用時,能掩蓋高倍甜味劑通常帶有的不良風味或味覺[2]。

      2.赤蘚糖醇的生理特性

      赤蘚糖醇的代謝途徑與胰島素無關或很少依賴胰島素,進入機體的赤蘚糖醇中有90%隨尿排出,基本不會引起血糖的變化,其代謝途徑與其他糖醇類產品的對比如圖2所示,這種獨特的代謝特性決定了它代謝后的低能量值,適于三高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食用。赤蘚糖醇不能夠被致齲菌變異鏈球菌利用而且較高濃度的赤蘚糖醇對變異鏈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3],因此赤蘚糖醇不能夠引起齲齒,RiinaRunnel等人[4]在研究赤蘚糖醇、木糖醇和山梨糖醇對齲齒的影響時發現赤蘚糖醇的致齲齒性在三種糖醇中是最低的。



      糖醇類產品在飲料中添加還涉及到耐受量的問題,而赤蘚糖醇具有相對較高的耐受量,如圖3所示,且無副作用,Munro等人[5]經大量動物和臨床試驗證明,赤蘚糖醇無致畸毒性,不影響生殖和發育,不引起染色體變異,不致癌變,也不刺激腫瘤生長,消化道對其有較好的耐受性。

      三、赤蘚糖醇在低糖低熱飲料中的應用

      赤蘚糖醇對飲料主要感官特征的影響體現在提高甜度、厚重感和滑潤感,降低苦澀感,掩飾異味,改善飲料的整體風味,提高其甜味品質,同時降低了飲料中蔗糖的添加量及其熱量。

      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率先推出現代茶飲料后,又順應消費形式開發出功能性無糖茶飲料,日本麒麟、三得利添加赤蘚糖醇的無糖茶飲料尤為其中的佼佼者。在茶飲料中添加赤蘚糖醇即降低了茶飲料能量又明顯減少其苦后味,建議添加量為0.8~2.0%。

      赤蘚糖醇溶解時吸熱大,該特性可用于制成清涼型固體飲料。所謂固體飲料,是指水分含量小于3%,具有一定形狀,須經沖溶后才可飲用的顆粒狀、鱗片狀或粉末狀的飲料。赤蘚糖醇的添加不僅改善固體飲料口感、提高其檔次,而且還可實際降低熱量約為40%~50%。實驗表明,10克赤蘚糖醇溶解于90克水中,溫度下降約4.8℃。在100ml22℃的自來水中溶解17克赤蘚糖醇時,實測約有6℃的冷卻效果。

      利用赤蘚糖醇生產新型的低熱量飲料中,添加赤蘚糖醇的果汁飲料,可降低熱量的75~80%,另外,赤蘚糖醇對果汁飲料中的維生素C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高圣君等人[6]利用調節溫度的方法研究維生素C的熱降解動力學發現,1%~3%赤蘚糖醇濃度的加入均有助于減緩維生素C的降解速率。其中,當赤蘚糖醇添加濃度為2%時,維生素C降解反應活化能達到最大,為75.47kJ/mol,比對照高出了9.79kJ/mol。

      赤蘚糖醇的穩定特性可以應用在需要巴氏高溫短時和超高溫的殺菌工藝的飲料中。

      赤蘚糖醇能夠促進溶液中乙醇分子與水分子結合,可降低酒類飲料中酒精的異味和感官刺激,有益于改善蒸餾酒和葡萄酒的質量。另外在酒精飲料中添加0.5%~1%的赤蘚糖醇,能大大縮短發酵周期。

      赤蘚糖醇可明顯改善膠原蛋白、肽類及植物提取物的不良異味,因此在部分膠原蛋白飲料配方中經常可以看到赤蘚糖醇的添加。

      甜菊糖為天然、零熱量甜味劑,但單獨使用時存在不良后苦味,而將赤蘚糖醇與其復配使用可掩蓋這種不良味道,且能改善甜味特性,也使得該組合在國外無糖、零熱量飲料中形影不離,成為無糖無熱產品最佳的甜味劑搭配組合。該組合在風味飲料中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按照國家飲料通則的定義,風味飲料是指以食用香精、食糖和甜味劑、酸味劑等作為調整風味的主要手段經加工制成的飲料,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風味飲料如菠蘿啤,現已停產的娃哈哈啤兒茶爽也是一款風味飲料。赤蘚糖醇和甜菊糖在風味飲料中復配使用在保證口感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四、赤蘚糖醇在低糖低熱飲料中的應用前景

      由于木糖醇、山梨糖醇等產品先于赤蘚糖醇進入中國市場,因此目前它們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大,尤其添加有木糖醇的口香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后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但是經過多年發展,木糖醇、山梨糖醇等產品的市場已幾近飽和,缺乏產品創新,而且隨著網絡和媒體的日益發達,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敏感,對食品來源和加工過程中的健康安全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更安全、天然和將抗的新型糖醇,赤蘚糖醇已經展露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前些年,赤蘚糖醇價格較高,出于成本的考慮,飲料廠商在其應用上受到了較大的限制,但隨著近年來國內外企業對赤蘚糖醇市場推廣力度的進一步增強及國內外眾多食品飲料企業對赤蘚糖醇的應用,赤蘚糖醇價格大幅下降,另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飲料業原材料的上漲使得低端飲料的生存空間日益減縮,更多飲料企業將不得不向高端進軍,而赤蘚糖醇的顯著的零熱量特性為他們提供了發展方向,因此,相信在不就的將來,赤蘚糖醇必將在國內掀起一股低糖低熱飲料的創新浪潮!


    來源:慧聰食品工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