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屬于健康、營養飲品,葡萄酒產業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這一點毋庸置疑。當前,中國葡萄酒產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甚至是艱難與痛苦,但是,現在葡萄酒產業所面臨的形勢與挑戰,是中國葡萄酒產業進入成熟發展的必然階段,也是中國葡萄酒產業向更好更快邁進的基本前提。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是必然的,立足當前,在危機中發現機遇,進而不斷調整策略,是優秀葡萄酒企業不二的戰略選擇——中國葡萄酒進入戰略調整期
理性認知堅持穩中求進
2012年以來,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出臺,以及進口葡萄酒產品的沖擊,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進入了春寒料峭時期。特別是2013年以來,葡萄酒市場的艱難進一步影響到整個產業,銷售低迷、產品積壓、效益下滑、結構失衡、投資放緩,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拔葡萄樹的現象。隨著2013年底葡萄酒各項產銷數據出臺,葡萄酒產業呈現的一片蕭瑟景象,讓很多投資商、葡萄酒產銷企業對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前景產生了迷茫與危機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曾指出,工業革命特別是二戰以來的一個重要歷史現象是,一些后起國家通過引進和學習先行國家的技術、管理和發展經驗,依托自身勞動力等要素的低成本優勢,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從而縮短與先行國家的距離。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葡萄酒產業抓住了歷史發展機遇,實現了葡萄酒行業的快速成長與科技進步,縮短了與葡萄酒新舊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但是與國外相比,中國葡萄酒產業真正開始發展的歷史短、速度快,而我國對葡萄酒產業的管控機制滯后和外來葡萄酒文化沖擊,加上市場浮躁和企業家單純的逐利心態,就暴露出產業自身發展的一些缺陷,如經營發展戰略缺失與管理落后、產品價格虛高與結構不合理、投資盲目與風險認識不足以及消費市場培育不夠等,因此市場稍有風吹草動,葡萄酒產業感染風寒就在所難免。
其實,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進口酒的強勢沖擊,以及國家嚴格限制公款消費的政策措施,只是促使中國葡萄酒暴露出深層次問題的誘因,實際上根本原因是我國葡萄酒產業在前些年快速發展過程中忽視了中國葡萄酒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如追求高端忽視主流價值、追求規模忽視基礎建設、追求奢華忽視結構調整、追求銷量忽視文化建設,追求利益忽視普通消費等。
筆者認為,艱難與痛苦是中國葡萄酒業變革的必然,中國葡萄酒產業當前的戰略調整期不會很快結束,至少需要持續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因此,中國葡萄酒企業在堅信葡萄酒產業的廣闊發展前景同時,最需要做的是回歸理性,正確認識葡萄酒產業經濟發展中的各種新變化,積極應對挑戰,堅持穩中求進,在變革調整中完善自己。
戰略調整實現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中國葡萄酒產業在戰略調整期將會呈現五個方面的趨勢:一是葡萄酒產業規模將繼續擴大,產量將不斷增長,質量將大幅提升;二是葡萄酒產品價格與產品結構回歸理性;三是中小葡萄酒企業和葡萄酒莊在強化特色與個性風格中獲得發展空間;四是各種所謂的營銷模式均失去神秘面紗,葡萄酒企業注重研究消費者自我需求選擇;五是葡萄酒文化從“瓊樓玉宇”中降臨人間,消費者能夠感知的葡萄酒文化是企業接地氣的必要手段。
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是必然的,立足當前,在危機中發現機遇,進而不斷調整策略,是優秀葡萄酒企業不二的戰略選擇。當前我國葡萄酒企業需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以保證企業盡快走出困境,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一是強化基礎性研究,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根本問題。我國葡萄酒產業在技術、裝備等方面與國際是接軌的,而相比國外差距較大的是基礎工作的滯后。在現階段,我國葡萄酒行業需要下決心做好葡萄酒產業基礎性研究,無論是釀酒葡萄品種培育與選育、自有基地建設、葡萄酒風味物質特性研究、葡萄酒產品質量體系建立、葡萄酒文化影響力教育等,還是葡萄酒產業信息化、產品個性化、品種區域化等,都要在這個調整階段進行系統而有實質性的變革突破,真正夯實產業發展的根基,形成我國葡萄酒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促進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加快葡萄酒產業化進程。葡萄酒產業是一二三產的復合體,是農業產業化的最佳載體。葡萄酒企業要積極主動利用國家各類惠農、惠商政策,不斷發展壯大自己。而各地葡萄酒行業管理部門要積極建設有利于葡萄酒產業發展的軟環境和硬環境,促進各類生產要素為葡萄酒產業戰略調整服務,構建產業服務平臺,在財稅、金融和就業創業等政策上要給予葡萄酒企業切實有效的支持,加快形成全方位的“管、種、產、學、研、銷、配”等葡萄酒全產業鏈條,推動我國葡萄酒產業盡快走出困境,保障產業經濟規模穩步擴大,經濟質量逐步提升。
三是推動葡萄酒結構調整,助力產業升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市場,未來葡萄酒企業大有可為。葡萄酒行業一方面應該加大兼并重組力度,讓有競爭力的大企業規模更大,另一方面應該鼓勵中小企業特別是葡萄酒莊彰顯個性風格。同時在產品結構上要改變品種同質化和品質同質化問題,注重提高產品性價比和適應大多數消費者需求,調整普通佐餐酒與其他檔次酒的比重,建立葡萄酒質量分級制度,逐步形成以大眾佐餐酒為主、高端葡萄酒與酒莊酒為補充的高中低檔產品的“金字塔”格局,促使我國葡萄酒產業在戰略調整中轉型升級。
四是探索中國特色的產業管理與創新發展模式。國外葡萄酒新舊世界經過幾百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各自成熟的管理模式。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時間短、成長快,既有舊世界葡萄酒國家的影子,也有新世界葡萄酒國家的特點。因此,我國葡萄酒產業不需要刻意模仿舊世界或新世界發展管理模式,而是需要充分消化吸收國外的管理、技術、文化和信息等各種先進發展要素,立足中國葡萄酒產業實際,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把創新葡萄酒產業經濟的發展要求與自然地域、民族文化等優勢資源有機融合,形成中國特色的葡萄酒產業發展模式。
總之,現在我國葡萄酒產業面臨的既是戰略調整期,也是戰略機遇期。我們要以理性、客觀和科學的態度,充分認識到這個戰略調整階段可能對我國葡萄酒產業產生的深遠影響。因此,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強必要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指引,不斷挖掘創新潛能,使我國葡萄酒產業在今后中長期發展中保持內在平衡性與可持續性,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轉變價值理念、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在順應國際發展潮流中切實做實產業發展的基礎性科研工作,在個性風格的形成中不斷增強中國葡萄酒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平穩適度、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地增長。
來源:中國食品報 作者:劉世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