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0年開始,我國肉類總產量已經居到世界第一,到今年再次在中國召開第二十屆肉類大會,證明我國的肉類市場非常吸引國內外廠商的目光,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接近400多國際代表參會。通過這次‘世界肉類大會’,希望對我國肉類市場下一步發展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產業升級、產品換代、技術更新,都帶來一些新鮮的思維和想法。”中國肉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說道。
不過,隨著中國國際貿易的興盛,國內肉類市場的吸引力越大,越來越多的進口肉類蜂擁而至,例如荷蘭牛肉、澳大利亞牛肉、新西蘭牛肉等打著健康安全的理念擠進我們的餐桌。這些進口肉類商品的安全質量究竟如何?對我們肉類企業是否會造成巨大沖擊?
對此,中國肉協副秘書長高觀解釋道,我國1984年加入世界肉類組織后,外國進口肉類食品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迄今為止大約有30年。我國在牛羊肉方面資源相對于有些歐美國家,比較薄弱,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北美的一些地方,資源和人口的比例相對豐富。他們國家的牛羊肉出口到中國,而我國的相關企業會派人到出口國進行考察,學習對方的先進經驗和技術。不過由于我國環境資源短時間內很難達到發達的程度,所以怎樣保持人口、資源、環境這三者之間的平衡,是下一步著重解決的問題。
“按照國家規劃,2011年到2012年,國務院9個部門采取了一個重大的措施,就是加快肉類產業結構調整。由商務部牽頭,農業部、工信部、質監局、工商局等9個部門對生豬屠宰企業做了一個聯合審查換證,把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屠宰企業,就地關掉。2011年到2012年兩年時間,全國關閉了5000多家肉類企業,其中規模大一點一千多家,小型屠宰場四千多家,按照國家的規劃,這樣的清理工作還會繼續下去。”高觀介紹道。
2011年至2013年我國肉類產業安全角勢相當嚴峻,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來自于自然界的異常變化,包括各類特大冰雪旱澇災害等異常天氣變化,以及各種動物疫情特別是H7N9禽流感頻發;二是來自于肉類產業鏈內部的安全風險因素,例如養殖環節非法添加“瘦肉精”、屠宰環節檢疫檢驗薄弱等;三是來自于國外肉類產業更具競爭優勢產品的沖擊。
為了確保我國肉類產業安全,實現穩步發展,2011年至2013年我國通過制定并組織實施《肉類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生豬產業化財政專項、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查、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和制售“瘦肉精”等非法行為、加強肉類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和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快了肉類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改造的步伐。
2011年由于豬牛羊肉等大宗品種減產、市場供求趨緊,肉價漲幅創歷史新高。到去年年底,豬肉25.22元/公斤,牛肉63.01元/公斤,羊肉66.14元/公斤,漲幅很大。今年由于生豬供應充足,豬肉市場價格在低位運行;但是牛羊肉依然供不應求,市場均價漲幅較大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