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召開例行發布會,介紹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工作進展。國家衛計委食品司司長蘇志表示,兩年內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框架、原則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基本一致。
同時,蘇志還介紹,為方便各方查詢和使用標準,國家衛計委開發了食品添加劑標準查詢軟件,近期將開通啟用,民眾可上網查詢。
食品中含添加劑量可查詢
據蘇志介紹,2013年全面清理現行近5000項食品標準,2014年在標準清理結果的基礎上,全面啟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整合工作。
據了解,2013年,我國共審查通過了新食品原料18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37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8種;完成了食品包裝材料清理工作,公布第三批258種食品包裝材料用添加劑名單。目前已制定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429項。
同時,開發了食品添加劑標準查詢軟件,將于近期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國家衛計委網站開通啟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主任助理研究員王竹天介紹,食品添加劑標準查詢軟件通過簡單直觀的方式告訴大家哪些添加劑可用。比如,在軟件中輸入“苯甲酸”,立即會顯示哪些食品使用及使用量。
獸藥濫用及非法添加有遏制
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面,結果表明,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并不斷向好,其中,乳制品、面粉等食品中真菌毒素和微生物等污染情況趨于好轉,獸藥濫用以及非法添加情況有所遏制。同時,監測也發現了因環境污染、生產環節控制不嚴以及違法使用非食用或禁用物質等導致的食品安全隱患。
為了進一步加強食源性疾病防治,還在全國設置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1600余家。全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報告1001起,救治患病人數14413人。
監測顯示,化學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下降趨勢,致病性微生物仍然是主要病因,賓館、飯店、食堂等集體供餐場所是主要暴發場所。此外,誤食有毒動植物和毒蘑菇中毒是主要致死原因。
膨化食品禁用含鋁添加劑
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發布了《關于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
公告規定,自2014年7月1日起,禁止將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魚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王竹天介紹,并不是籠統地說7月1日就把含鋁添加劑去除了,而是調整了一些含鋁食品添加劑在食品當中的使用。
王竹天表示,這次最大的調整就是把以前可以使用在面制品中的含鋁添加劑縮小到只能在某些食品中使用,比如油炸食品,像油條。在這樣的情況下,含鋁添加劑基本上降了一半左右。
王竹天稱,北方人吃的面制品偏多,不少人的鋁攝入量超標。標準調整之后,這些面制品中鋁暴露量降低。
此外,他還表示,膨化食品是兒童消費量比較大的食品,這次調整中基本上在膨化食品中不允許再使用含鋁添加劑。
來源:法制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