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裝白酒,拿什么來拯救你?


    時間:2014-06-06





      “散裝食品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容易人為添加有害物質,同時,散裝食品本身在衛生方面也有很多隱患,這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也是執法隊員監管的難點。所以,禁止銷售散裝食品確實可以提到議事日程了。”但是,很多消費者一直保持著消費散裝酒的習慣,比如,夏天到了就習慣喝一些自家釀的梅子酒、荔枝酒。同時,深圳從事散裝酒生意的小商鋪大概有200多家,如果對散裝食品“一刀切”,他們怎么去安身立命。

      這是近日深圳關于是否有必要禁止散裝白酒立法聽證會上各方不同的觀點,處于非產酒區的深圳為何屢屢提出禁售散裝白酒?散裝白酒核心的隱患到底是什么?監管部門為何執法無門?為何10年間散裝白酒依然沒有相關包裝標準?

      散酒的問題就是包裝問題?

      深圳從去年便開始“吹風”禁止銷售散裝白酒等一些散裝食品,一直到最近召開立法聽證會。對于“是否有必要禁止散裝白酒”這一議題同樣在會上引起了廣泛爭議。

      “我覺得包裝是禁售散裝白酒最主要的問題。這些年酒行業都在提倡放心酒工程,但是因為散裝酒沒有包裝所以導致運輸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同樣也給經銷商和終端店留下作假的機會。”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朱思旭說。

      近十年來,朱思旭一直關注散裝白酒的核心包裝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白酒需求的變化都在影響著散裝酒的發展。

      朱思旭介紹,近年來散裝白酒在廣東省城市內銷售的量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鄉鎮銷售,目前廣州和深圳市內很少銷售散酒。現在銷售中低檔酒的量不是特別大,同時一些比較大的酒廠生產的低端酒也都有包裝,目前生產散裝酒基本都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像一些小作坊等,大企業極少去賣散白酒。

      “現在沒有相關的散酒包裝標準,但是,我認為散酒未來能不能像賣桶裝水那樣賣酒呢?能不能學習有一些賣水的模式,用一種比較環保的容器統一做散酒的包裝,把酒賣完之后廠家回收容器,瓶子回收后再把白酒裝進去,保證一個安全可靠循環的過程,有點像最早啤酒回收酒瓶的模式。”朱思旭表示,未來能不能實現除了酒廠能把散酒灌進容器,一般的消費者和經銷商都只能把散酒倒出來。酒灌不進去,這樣經銷商和終端店就很難作假,這個技術解決的話,就消除了消費者對散酒質量的顧慮,對廠家來說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最關鍵的還是保證了散酒的口碑。

      散裝酒行業的相關人士表示,包裝對散酒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溯源基礎,現在散酒企業也開始有意識地用管理桶裝水的模式來管理散裝酒。

      “現在有一些散酒龍頭企業也在改包裝,把大包裝改成小包裝,從主流的最大容積51升,改變為20升或者10升,這就是在學習桶裝水的方式。容器的改變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東西,必須要降低利潤,必須要做改變,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其實,市場也有桶裝的散酒銷售,大部分走商超渠道,價格相對會比較高,專門做散酒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專賣專營,還是價格的問題。”散裝酒行業的相關人士說。

      現在大部分散酒終端店還是在用陶缸容器,因為散酒的消費群體流動性不大,一般散酒消費都是老客戶比較多,通常情況是“拿桶來,提桶走”。

      “現在市面上的散酒以濃香、清香為主,也有一些米香,不同區域消費不同,價格都比較便宜,通常是5元左右一斤。但是,今年的大環境不好,喝酒的人在減少,現在的80、90后可喝可不喝,所以喝的就少了。今年雖然沒有瓶裝酒影響那么大,但對散裝酒的影響也不小。”散裝酒行業的相關人士表示,現在散酒企業面臨著多重的壓力,一方面是安全疑問,另一方面是消費群體的斷代。

      “散裝白酒有一定的市場,但是包裝問題必須要解決,可能這會有利于這個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朱思旭說。

      不能因不好管就不管

      深圳禁售散酒聽證會上一名銷售散裝酒的企業家說,改革要于法有據,國家法律都沒有禁止銷售散裝酒,為什么深圳的法規要在這方面“突破”,“不能因為政府不好監管,就斷了我們的生路”,“你們政府部門覺得不好管理就禁止掉了,其實就是你們偷懶”。這樣的呼聲確實引起了很多從業者的共鳴。

      “現在確實很少能夠見到賣散酒的,比較多見的是酒店會賣一些用藥材泡的藥酒。近幾年,深圳也沒有出現關于散裝白酒的安全事故,散酒這幾年的量雖然不大,但是企業自律做的確實不錯。”深圳市酒類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克建說。

      對于散酒監管的問題,不僅在深圳,在全國來說都處在比較尷尬的境地。10年前,朱思旭就在談散裝白酒的問題,需要建立原產地保護制度,提高含金量,當時的現狀是國家對散酒沒有專門的酒法;此前散酒沒有明確界定,沒有包裝標準;生產環節存在廠家證件不齊或者無證經營的情況;在流通環節沒有規定;產銷銜接部分監管漏洞較大,不少問題就出現在產銷之間的灰色地帶。

      當時朱思旭就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建議把法規操作性加強,加大監管力度,促進國家為酒類統一立法;凡是正規廠家出廠,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和包裝、標識標準,進入銷售領域散賣的白酒,建議實行桶裝;生產廠家必須具備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產品質量合格證等。取締無證生產廠家;散裝酒經營單位,必須辦理經營許可證,領取許可證的商家在廠家指定的地方設點銷售;加強產銷銜接部分的監管,對照《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進行,建議建立專賣店。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一些建議至今沒能落實,導致散裝酒成為邊緣產業,沒有得到相關的重視。

      “現在對散酒依然沒有法規,只有標簽標準但沒有包裝標準,在流通方面經營酒類產品有許可證,但是沒有細致到散酒領域,所以散酒領域還是一片空白。然而,在產銷環節有所改變,因為現在成品比較多,散裝酒畢竟不是主流產品,還是少,現在在全國很多低端產品也都會有比較簡單的包裝。”朱思旭表示,目前散酒的問題和10年前的情況差不多,變化在于,可能之前的量會大一些,現在的量會少一些。從去年10月開始,酒水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都歸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這是一個利好的信號,從監管的角度講,歸口管理有利于酒水行業長期健康的發展。

      “加大力度保持常規的定期抽查,第一要加強抽檢,衛生指標,安全指標。第二個要規范,像管理水一樣,用大桶來裝,要建立標準。在包裝上建立防偽溯源體系,散裝白酒目前在監管上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從容器上和質量上不斷加強。我認為,銷售、飲用是沒有問題的,也不一定要一刀切,不許散酒銷售、流通。”朱思旭說。

      散裝酒行業的相關人士表示,取締不是很規范,散酒基本是下崗職工在經營,一直都在向規范化方向去努力,其實需要市場化模式,達不到標準自動退出,達到了標準繼續經營,現在很多散酒企業都在向規范化方向發展,在供貨管控,代理商梳理,定時宣傳相關法律法規,使經銷商明白質量的嚴重性,提高自身意識和經營能力。

      “現在為什么有人在賣散酒,就是因為有人在買。如果一刀切,很多老百姓就喝不起酒了。同時,這幾年很多小酒廠都開始生產散酒,國家應該積極規范散酒行業,提高一定的門檻,一刀切的話可能不是最好的辦法。”散裝酒行業的相關人士說。

      廣東省酒業協會秘書長彭洪表示,個人認為不一定要禁止,禁止銷售的話,這種銷售確實是存在的,還要看怎么去規范這個環節。規范以后散酒確實還有一定的需求,需要正確的引導。

      “深圳這次聽證會,如果通過禁售散酒,那么對本地區影響不大,因為深圳不是產酒區,且深圳具有一定的地方法規建立權。但是如果在全國實施的話可能就會非常麻煩,現實是存在的,禁止銷售,但是生產企業又都在生產,這個怎么辦?怎么去監控?我認為監管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就是簡單的管理,就是叫停;另一方面是引導管理,用貼牌,賣給大廠等形式管理散酒問題。”彭洪說。

      現在很多散酒的價格也在上漲,很多成本都花在了容器的研發和生產上,從企業自身的角度考慮希望相關的監管部門能夠加強職能,能夠教育企業。希望監管部門定期和企業溝通,教育企業規范化生產經營。同時,對于市場一些舉報事件及時處理,這樣對一些遵紀守法的企業來說是好事,有利于整個散酒行業的發展。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