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亞太區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上,Vinexpo在港首次舉辦“中國葡萄酒論壇”,數百人的會場座無虛席,中外的葡萄酒商談到了對中國目前葡萄酒市場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測。
“這是我們剛剛推出的產品,單瓶一、兩百塊錢人民幣,下同,適用于現在的商務需求,包裝也去除奢華,以前富麗堂皇,現在走淡雅路線。”張彧指指展示臺上以水墨梅、蘭、竹、菊裝飾的葡萄酒。
“2014亞太區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一連三日在香港舉辦。王朝酒業特通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彧帶著“平易近人”的新產品來參展。
“去年我們的中高檔酒品銷售額大概下降一半,中低檔有所增長。”在港上市的王朝酒業尚未發布去年業績,張彧謹慎地估計。
中國葡萄酒業整體低迷,處于調整期。張裕的業績年報顯示,2013年營業收入減少23.4%,凈利潤下滑近38.4%。至于原因,除行業自身問題外,也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進口葡萄酒加劇競爭和中國政府嚴格約束“三公”消費等因素影響。
“去年春節后感到市場明顯轉冷,我們調整了產品線,高價酒生產少了,以前300至500塊的酒最受公務、商務客歡迎。”張彧說,王朝的銷售市場約99%在本土,當中又以團購的商務客為主。
根據Vinexpo委托市場機構進行的研究,中國包括香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紅酒市場,去年消耗18.65億瓶。不過,經過十年每年約25%的持續增長后,中國葡萄酒消耗量在2013年出現同比2.5%的輕微下跌。
進口酒也難獨善其身。來港參加酒展的波爾多工商會總理事多米尼克?巴賓Dominique Babin告訴記者,中國內地加上香港是法國波爾多酒第一大出口地,2013年出口量達4520萬升,較2012年下滑約16%,不過是2009年的3.3倍。
“可能和中國政策有點關系,但這不能完全解釋,可能前一兩年進口商存貨比較多,”多米尼克?巴賓語氣輕松地說,“我們不是太在意,相信會重拾增長,要知道中國懂得品紅酒的年輕人那么多。”
今年Vinexpo在港首次舉辦“中國葡萄酒論壇”,數百人的會場座無虛席,四周都站滿了人。佳士得香港中國區名酒部主管譚業明發言時毫不掩飾對中國葡萄酒市場前景的樂觀,他提高音量指出:“現在中國內地釀酒的葡萄籽數量和整個澳洲差不多,這在20年前無法想象。”
佳士得1999年首次在港舉行名酒拍賣,現在香港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拍賣中心。“我是從市場的歷史、環境和消費者習慣轉變來看,未來發展潛力還很大。”譚業明對記者說。
“行業還是看好中國的真實消費力,未來十年葡萄酒市場應該可以繼續穩步增長。”張彧如是說。據他觀察,越來越多政府部門或國企宴請接待不喝白酒、改喝葡萄酒。
但是,他接著感慨道:“過去的日子太舒服了,20多年前中國葡萄酒加起來不過十個品牌。2008年金融危機后,進口酒嘩啦一下全來了,現在市面上國產進口有幾千個品牌。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