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通信技術的發展是當今全球矚目的焦點之一。去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6G商用。將近一年過去了,6G技術研發進展如何?2024全球6G發展大會14日在上海閉幕,總臺央視記者對我國6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進行了專訪。
6G推進組組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介紹:“今年我們也是對相關的無線和網絡技術進行了測試,包括感知和通信的融合、AI(人工智能)和通信以及天地一體的融合技術。在網絡方面,今年試驗里第一次做了一個全面的方案實現,實現了多種資源的一體化設計和一些調度。”
王志勤告訴記者,對于未來6G的設想,她希望能超越傳統的通信,能夠實現包括了感知、數據AI計算在內的一個融合性網絡。
王志勤稱:“2025年6月份會啟動6G的技術標準研究,2025至2027年完成技術研究階段,2029年3月份左右完成第一個版本的技術規范。”
在提到6G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時,王志勤表示6G將會從5G的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轉變。
王志勤稱:“5G是實現人和人、人和物的發展,而到6G的角度,就是實際上在‘人人互聯’和‘人物互聯’的同時,有更多的智能體的引入。未來我們有很多的機器人在工廠生產環節,還有家里保姆、教育這種新的形態,這在不遠的未來能夠看到。”
6G是什么?它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那么,什么是6G通信技術,與5G相比,它有哪些升級呢?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可促進產業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專家表示,從技術層面來看,6G比5G最直觀的提升在于更高的傳輸速率、更低的通信時延。
我們來通過一組漫畫形象地了解6G的通信速度提升:如果說2G是牛車,3G是自行車,4G是汽車,5G是高鐵,那么,6G可以被比喻成飛機。目前,業內普遍認為6G通信能力將達到5G的10倍以上,這意味著到了6G時代,人們可能只需要幾秒就可以下載數部高清電影。
6G如何助力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
據了解,我國在2019年就成立了6G推進組,系統推進需求、技術、標準及國際合作等各項工作,并啟動6G技術試驗。剛才專家說的“6G是從5G的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應該怎么理解呢?
據了解,當前的5G網絡以及之前歷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都是以人們工作、生活的區域為主,全球大約90%的地區,如邊疆、海島等沒有網絡覆蓋。未來的6G網絡,通過將地面蜂窩移動通信與衛星等非地面通信的融合,實現全球無縫覆蓋。
舉個例子,曾經沒有5G信號的地區,也可能通過6G網絡享受到遠程優質教育資源。同時,未來的6G網絡還將成為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滿足從人的連接到物的連接,再到智能體的隨時隨地按需接入網絡的需求。也就是說,速度快其實不是6G最大的優點,智能化才是未來6G通信的典型特征。
6G將如何應用在各個領域中?
那么,推動萬物智聯的6G技術具體能應用于哪些領域,又能如何優化生產流程和效率呢?首先在個人生活領域,可以借助穿戴式設備,對人體的健康數據實時采集,形成針對個人的數字孿生體,實時監測人體的健康狀況。另外,通過沉浸式的XR擴展現實技術,您甚至可以坐在屋子里就能實現云游四方,體驗上天入海。
最廣泛的運用還是在工業制造領域,在6G技術助力下,可能會出現基于工業元宇宙的數字孿生工廠。比如,我們要生產一款產品,可以將虛擬的產品模型在虛擬生產線上進行一輪預生產,發現問題并在虛擬生產線上調整解決,之后再在現實的生產線上進行生產,這樣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我國正在有序開展6G相關技術試驗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數字孿生、機器人等新產業新應用的融合發展,加速相關產業成熟,構建6G應用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將推動信息通信企業與垂直行業企業密切溝通、協同合作,共同參與6G需求研究、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等全流程各環節,攜手構建6G繁榮的應用生態。
隨著6G研發有了更明確的時間表,我們也希望6G能早日走進我們的生活。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