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LTE產業發展峰會上,工信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表示,在我國通信業進入到LTE時代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網絡優化問題,在重視室外移動環境的同時,也要重視室內覆蓋。要綜合利用不同的頻率資源,利用高頻段于室內業務、低頻段于室外業務的覆蓋,實現在不同環境下的寬帶接入,為用戶提供無縫的高速數據業務。
業內人士認為,4G網絡優化作為產業鏈的后端環節,未來有望受到市場持續關注,相關企業的業績和市場表現有望承接前期產業鏈上游企業的強勢。
產業鏈蓄勢待發
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在年內推動發放4G牌照。業內對4G商用化的時間點已經十分明確。隨著政策的落地,4G產業鏈也開始了新一輪的躁動。在8月1日舉行的2013中國LTE產業發展峰會上,中國通信學會秘書長張新生表示,經過前期大量研究和產業化工作,整個4G產業鏈已經為商業化做好了充分準備。
工信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認為,如今移動通信已進入LTE時代,業內關注的重點將隨著產業鏈的就位逐漸向下游轉移。聞庫指出,網絡優化是目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相關數據顯示,寬帶無線數據業務的流量大部分發生在室內,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既需要發揮蜂窩移動通信無縫覆蓋的優勢,也要重視室內覆蓋。要綜合利用不同的頻率資源,利用高頻段用于室內業務、低頻段用于室外業務的覆蓋,實現在不同環境下的寬帶接入。
分析人士認為,在官方一再強調未來4G需要在TD和FDD兩大制式互相融合的背景下,目前我國通信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即是頻段復雜。
以目前仍有大量存量用戶的GSM標準即2G為例,分為900M和1800M兩個頻段,900M主要解決覆蓋問題,1800M主要解決質量問題。就4G而言,由于TD和FDD的制式未來將長期存在,加之市場短期內難以對3G、2G形成絕對替代,未來多頻段將給網絡優化市場帶來巨大的剛性需求,網絡優化維護工作在4G時代將會更加重要。
網絡優化想象空間大
以國外成熟的市場作為參照,歐洲運營商的網絡優化和維護費用已經占其資本支出的20%。另據公開資料,2013年中國移動計劃資本開支為1902億元,照此測算,未來僅移動一家即可為網絡優化市場勾勒出380億元的市場空間。
有通信分析師認為,4G產業鏈相對較長,從時間上大致可劃分為規劃設計、招標分紅、建設驗收、網絡優化及維護使用等幾次階段,前三個領域一般行業周期最多不超過2年,而最后一個階段不僅時間較長而且市場空間和變化也最大。目前我國4G建設多處于招標和建設環節之中,市場對相關標的關注也已有時日,隨著未來該類企業的業績逐步釋放,市場的熱點有望進一步向下游轉移,網絡優化領域將得到政策和資金層面更多的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和語音、短信業務相比,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其派生業務如網絡游戲、視頻等對無線信號的要求更高,更敏感。并且,4G信號的帶寬更寬,對分布系統的功率要求也更高,運營商加大力度投資網絡優化覆蓋是必然趨勢。
網絡優化作為4G產業鏈的下游環節,可謂“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中信建投分析師戴春榮認為,從網絡優化整個建設過程中看,包含了主設備商、光纜通信、無線測試、無線網絡優化以及配套廠商等多個細分領域。業內人士認為,就二級市場來看,業內對硬件領域的預期較為明確,且在前期4G概念股中資金對硬件商已多有關注;而網絡優化領域,如三維通信、世紀鼎利、邦訊技術、天源迪科、中創信測這類業務偏“軟”的公司,業績彈性和想象空間仍然巨大。
分析人士認為,與某些信息領域的子行業相比,網絡優化市場同樣具有地域化的特點,這將對業內公司省外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前產業鏈面臨的利好是,由于運營商對質量和資金門檻的提高,低價競標方式得到改觀,未來行業的集中度將有所提升。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的技術在業內均處于中上游,在資源整合中領先一個身位。另外,4G的建設提速導致國內通信網絡的復雜度進一步提升,兼容2G、3G、4G的設備和系統工程的毛利率未來有望提高,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厚業內公司的利潤。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傅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