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70585億元,同比增長11.9%;軟件業利潤總額8581億元,同比增長12.0%;軟件業務出口283億美元,同比增長5.3%。軟件產品收入15441億元,同比增長10.6%,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21.9%。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軟件業總體運行態勢良好,收入平穩增長。通過不斷深化新技術、新產品在行業的創新應用和成果轉化,軟件產業正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軟件產品已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數智化進程。
近年來,我國軟件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表現出較強的活力和潛力。軟件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產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區域產業集聚成效突出。軟件企業加大對技術研發投入,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取得的顯著進展大大推動軟件技術創新升級,提高軟件產品的性能和質量。骨干企業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穩步增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逐步形成。隨著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市場需求和出海企業數字化需求的增加,軟件企業通過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各行業中,軟件業是技術創新活躍、增長動力充足、市場規模穩定的重要行業。一段時間以來,國家及地方出臺相關政策、采取積極舉措,提升軟件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了我國首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為軟件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產業環境;湖南省通過積極的政策引導和產業扶持,通過設立孵化基地、支持技術攻關等,推動該省的軟件產業逐漸成為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長沙市錨定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正式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報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其“六機七芯”市場占有率問鼎國內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1%、12.5%、10.4%和9.2%;東部地區占全國軟件業務總收入的84.3%。
在當前軟件產業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工業軟件、基礎軟件等領域的自主可控層面,仍面臨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供給短板較為明顯,生態體系尚不完善,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因此,未來要充分發揮軟件業對國家經濟穩增長的引擎作用,從多個層面協同創新、同向發力。
產業政策層面,加強規劃指導和標準引領,持續加大對軟件企業的政策支持,推動各項優惠政策應享盡享。一些地方已經在積極探索方案。例如,廣東省深圳市通過設立產業引導基金,鼓勵本地企業在工業軟件領域加大研發投入;上海市通過建立產業聯盟,推動軟件企業與制造業企業的緊密合作,探索工業軟件的新應用場景。聚力打造優質開源項目,深入推進以貢獻為導向的開源人才評價,營造更具吸引力、包容性和創造力的開源生態。
軟件企業層面,應加快與平臺企業、大模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以實現行業知識的自動化與智能化轉換,推動行業知識的更新換代。軟件企業需加強自身的持續創新與實踐探索,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人才培養層面,各地政府和企業要積極通過引進軟件重大項目并整合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形成以技術研發為核心的軟件人才集聚地。還應通過設立獎學金、開展校企合作、提供實習機會等方式,激勵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軟件行業。持續優化人才成長環境,打好軟件人才“引育留用”組合拳。(晏 然)
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