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如此洶涌的時代,從"東數西算"工程的磅礴布局到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穩步推進,再到全球AI軍備競賽的算力饑渴,市場對高性能信息傳輸載體的需求十分迫切。作為數字世界的"血管",特種光纖的性能直接決定了算力"血液"能否高效流轉。
近期,亨通光電宣布,其AI先進光纖材料研發制造中心擴產項目已正式投入建設,并計劃于2026年2月竣工。這不是普通的生產線延伸,而是一場面向未來的"纖維革命",旨在為AI、云計算、5G-A與萬物互聯編織一張更強大、更智能的"神經網絡"。
伴隨AI、低空經濟、金融科技等新興場景的爆發,算力洪流對信息"管道"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傳統單模光纖已難以滿足AI訓練集群間數據實時交互的需求。亨通光電此次擴產的核心產品--超低損空芯光纖、超低損多芯光纖、高性能多波段多模光纖,就像高速公路從單車道拓寬至多條并行車道,為算力網絡搭建"信息高速路"。
尤其是其空芯反諧振光纖,經權威機構武漢網銳實驗室(信息產業光通信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嚴格檢驗,亨通產品性能全面達標。想象一下,數據在接近真空的纖芯中以近光速傳輸,損耗與延遲大幅降低,猶如在超導軌道上疾馳,為高密度算力節點與長距離高速互聯提供了物理層的最優解。
此次擴產項目占地200多畝,一期投資將引入工藝、檢測及公輔等先進設備100多套。這并非亨通光電在特種光纖領域的首次落子,其先后布局高端光學新材料、高精度管材產業化、空芯光纖研發制備等項目,展現出前瞻性的"生態思維"。亨通光電憑借多年來在研發布局與產業鏈規劃上的深耕,不僅精準滿足了產品性能對工程的使用要求,更已完全具備產業化能力。
在AI與算力定義一切的時代,誰掌握了更先進的信息傳輸"管道",誰就更能把握數據洪流的命脈。亨通光電此次投入先進光纖材料研發與制造,正是看準了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的算力優勢,不僅取決于芯片的"大腦",更依賴于連接它們的"神經"的強度與速度。
以亨通光電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以"光"為刃,在特種光纖領域的持續深耕與突破,不僅為自身構筑了"技術護城河",更是在為中國乃至全球的數字基礎設施鍛造更堅韌、更迅捷的"算力筋骨"。當這些超級光纖鋪就成網,未來將是一個數據真正暢行無阻、算力觸手可及的智能世界。(李瑞璐)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