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2月以來,中國移動(0941.HK)的3G用戶數一路飆升至月新增八九百萬戶,不僅比自身此前三四百萬的增幅大幅躍升,也比電信、聯通公布的數字多出一大截。
“這里面既有統計口徑的因素,更與中國移動的手機集采拉動息息相關。”7月29日,一位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與中國移動3G用戶迅猛增長相對應的是TD手機在市場上的放量。
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潘志勇向記者透露,僅在廣東地區,中國移動從年初到7月底的銷量就已經達到800多萬臺,與去年全年的銷量持平。
但是,今年上半年TD終端銷量井噴的背后,是中低端產品占據較大比例,其中包括單價低至299元、399元的超低端機型。這一度招致部分手機廠商的反彈。金立集團總裁盧偉冰此前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99元、399元的超低端智能機占據一些運營商集采的很大比例,盡管這能帶來出貨量,但對廠商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金立今年上半年就果斷決定從1000元以下超低端智能機市場撤退。
潘志勇也坦承,超低端智能機帶來的用戶體驗并不好,今后一段時間TD手機的運營商集采策略將進行相應變化。
TD集采去低端化
中國移動終端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從今年一、二季度的銷售情況來看,TD終端銷售主要執行低價沖量的策略。
在這一策略下,中國移動的集采瞄準中低端智能機,很大比例的產品集中在199元-499元的超低價位段。
TD產業鏈的壯大為中移動的低價策略提供了可能。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TD終端最重要的內核——芯片價格已經與其他制式持平,由于不需要繳納專利費用,芯片價格甚至更低,這也讓TD終端的價格優勢得到體現。
但超低端手機在將價格拉至“冰點”的同時,配置也相對較低,屏幕以3.5英寸為主,觸摸屏也還是800×480像素的WVGA屏幕,導致用戶體驗與預期存在差距。
另外,超低價位段的TD終端對中國移動的數據業務增長和流量提升帶來的效果并不明顯。事實上,中國移動作為運營商介入手機終端銷售環節,更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賺取銷售環節的利潤,而是為其3G用戶增長和業務發展帶來拉力。
“我們已經調整了采購策略。”潘志勇向記者透露,從今年8月份開始,這一情況將得到明顯改善,“在第一波的普及型手機攻勢過后,中移動接下來的第二波市場將瞄準更高配置的產品”。
潘志勇表示,基于這一采購策略,中國移動已經與三星、諾基亞,以及中華酷聯等手機廠商達成了新的采購意向,“在廣東市場,8月份會有18款相應的機型上市”。
另外,記者從其他渠道了解到,備受矚目的中國移動自有品牌手機、小米第一款TD手機紅米也即將上市,保持主流配置的同時,價格定位也基本上瞄準千元以下價位段。
渠道廠商受壓?
一位中國移動內部人士表示,從超低價位段的普及型手機轉變到相對高配低價的機型,是整個中國移動終端采購的策略之變,“只不過有的省市做得早一點,有的地方晚一點”。
由于中國移動終端公司龐大的體量,這一變化勢必將對上游的芯片、觸摸屏等市場帶來連鎖反應。潘志勇對記者預測說,今年年內,4.5英寸屏、兩核或四核芯片為基本配置的機型在廣東TD終端市場的占比將達到30%-50%以上,年內銷量為700萬-800萬臺。
有手機產業鏈人士預測,隨著中移動集采策略的變化,3.5英寸屏幕以及單核、雙核TD芯片的市場將呈現逐步萎縮之勢。另外,中移動的策略也會對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帶來沖擊,尤其是所謂的渠道廠商將受到更大壓力。
該人士稱,所謂的渠道廠商主要指金立、OPPO、步步高等,其基本特征是依靠社會渠道或自有渠道,通過集中火力的廣告投放和推廣來銷售產品,以此維持相對于運營商渠道更高的毛利率。
“在配置大致相同的情況下,運營商集采的產品售價約為渠道廠商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前文提及的手機業內人士說。
上述業內人士預測,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渠道廠商要么介入運營商渠道,要么面臨在規模上被邊緣化的壓力。
“以前TD集采集中在超低價位段的時候,這種沖突并不明顯,渠道品牌并不熱衷這一市場。”該人士認為,隨著中移動終端銷售不斷推進去低端化,兩個陣營的正面沖突不可避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