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物聯網產業標準與國外存在5年差距


    時間:2013-07-31





      在物聯網領域,我國緊隨國外腳步,但在標準領域中外卻并未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國外存在5年的差距,5年的差距至少是半代的差距,許多核心專利都國外企業把持,而國內企業多半都是空白。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的內部報告,中國的信息產業目前非常缺乏核心專利,半導體專利國外企業占85%,電子元器件、專用設備、儀器和器材專利國外企業占70%,無線電傳輸國外企業所占比例高達93%,移動通信和傳輸設備國外企業也占到了91%和89%,足見中國在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制定方面與國外的差距之大。


      美歐主導的國際標準組織已制訂出物聯網的相關標準,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美國于2005年通過ISO組織推出的“全球物聯網核心標準EPCglobal”,該標準已獲得所有西方國家的一致認可。西方企業通過各種手段滲透到國內產業鏈上,控制核心的產業芯片、技術專利、技術標準,通過不斷在在華推廣RFID應用,搶占國內市場,進而使得歐美標準EPCglobal成為國內事實標準。



      此外,在中國,物聯網目前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在依靠政府的驅動:工農業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設等等,都是一些公共基礎設施。這些產品或者方案雖然沒有很強的市場驅動力,但是從長遠上看有利于城市建設和管理,因此主要由政府出錢購買扶持。從行業環境的角度去看,中國目前并未實現較高的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建設感知層硬件設施,所以物聯網產業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總的來說,目前發展較為迅猛,處于初級階段。


      日本、美國等電子信息產業比較成熟的國家,他們依然需要做很多底層的事情,包括網絡搭建、數據采集等等。物聯網帶來的信息空間是龐大的,我們在物體連接至網絡這一環節始終做得不夠多。


      但是由于社會體制和創業投資環境的差異,國外的物聯網行業產品呈現出多元化的現象:感知層為基礎,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在做應用層的產品。比如IBM推出的車聯網云存儲服務,為用戶提供可以記憶駕駛習慣的功能,這些用戶習慣可以被車輛快速讀取和轉存,從而優化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較強的市場驅動力也會促使很多“不甘寂寞”的人去發明一些有意思的東西,盡管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但是也有獲得不少用戶支持的3D打印機、智能喂狗系統等等,經歷了重重考驗,成為極具特色的亮點。


      物聯網市場的發展需要產業配套的支撐及人力資源的支撐,尤其是人力支撐相當重要,去年相關高校建立物聯網專業,培育物聯網專業人才,無疑是在支撐物聯網市場發展。目前整個產業界對人員的培育不足,導致產業創新能力缺乏,系統開發能力滯后,也是物聯網市場只是零星應用,星星之火,難于燎原的原因之一。當然隨著社會人力資源的供給充足,再加上高校培訓的人才投放市場,培育周期4年,并經過2至3年不斷實踐,成為物聯網領域的創新生力軍,并主導及推動物聯網市場的繁榮與發展,這個周期預計在6至7年,整個物聯網市場發展的分水嶺應該在2017年左右,2017年之后我國物聯網產業將駛入快速發展的通道。


      總言之,物聯網產業未來的發展,牽動著各企事業單位的神經,產業基金輪番熱炒過后,必然要落實應用,能從市場上賺到錢,使得產業能良性運轉,平穩發展。目前,國內幾大物聯網概念股票受投資機構的熱炒,股價輪番暴漲,但是整個企業的贏利并沒有多大變化。


    來源:工控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