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IT大佬整天圍繞著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如日沖天的智能機和平板電腦等,在大談創新和發展之時,我們是否注意到,在這些IT趨勢的背后,一個強勁的市場--云存儲正在迅速崛起。國際第三方分析機構IDC研究表明,當前數字領域存在著約1.8萬億GB的數據,企業數據正在以55%的速度逐年增長。
但是,能夠擁有財力和技術實力自建數據中心的企業畢竟還是少數,那么,更多中小型企業在存儲方面的需求該如何滿足呢?
IDC的調查數據在這個問題上給出了答案:云存儲在云服務中增長迅速最快的應用之一。2013年,云存儲占IT云服務的比重將由2009年的9%上升為14%;到2014年,銷售出的磁盤中將有50%的存儲空間,云存儲將成為云服務的首要應用。同時,2013年,云存儲市場也將迎來62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個人網盤如火如荼企業網盤"生人莫入"
當前國內外市場,涌現出很多基于云存儲技術的網盤,在很多程度上可以滿足企業不斷增加的存儲需求。國外常見的網盤有Dropbox、Box、GoolgeDrive、SkyDrive等,而國內常見的有聯想網盤、115網盤、華為網盤、金山快盤等。隨著網盤在國內外大行其道,讓原本不溫不火的國內網盤市場前景也被廣為看好,國內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包括百度、騰訊、360等巨頭紛紛扎堆投身于網盤市場,紛紛推出了各式各樣的網盤服務。
由于企業對于網盤在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的高需求,使得國內外市場專注于企業級網盤市場服務器上并不多。關鍵原因是,很多個人免費網盤提供商并不具備一定規模的IT基礎設施,也不具有運維企業級網盤過程中,所需要的高安全、可管理性、高可用性的運維和管理能力。
面對五花八門的免費網盤,有專家提醒用戶,在選用網盤時應當慎重,因為一些免費網盤的存活期比較短。用戶重要的文件資料最好不要放在網盤里,以免網盤提供商停止服務后,造成用戶文件永久性的丟失。所以,如果是企業用戶,千萬不要貪圖免費的網盤,一旦公司關鍵的數據因為免費網盤的關閉而被"鎖"在其中,IT人員真是欲哭無淚了。
雖然,面向個人的免費網盤市場風風火火,但是在企業網盤市場,少有幾家服務商將它作為一個獨立服務來提供。而聯想網盤在國內市場是較早專注于企業網盤市場的服務商之一。聯想網盤的戰略很明顯,就是專注于提供企業數據高效存儲和管理,致力于基于云計算理念推出企業數據網絡存儲和管理解決方案,利用互聯網后臺數據中心的海量計算和存儲能力為企業提供數據匯總分發、存儲設備和管理等服務。
聯想網盤:助渠道商撈取云時代第一桶金
對于存儲這個傳統行業來說,企業網盤是一項嶄新的業務,在當前以及未來的云計算時代大潮中,會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古語有云: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聯想網盤看到了基于云存儲技術的企業網盤的無限商機,更希望將它拿出來與全國各地渠道商一起分享,幫助渠道商贏得云計算時代的第一桶金。
對于任何一個希望在云計算時代有所作為的渠道商來說,企業網盤這個新興市場都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誰能搶占先機,誰就能最先撈取第一桶金。而聯想網盤也正在全面地為渠道商提供全面的合作策略和關鍵性的保障。
在聯想網盤的渠道建設方面,聯想網盤堅持"你找客戶,我成單"的策略,即加盟之后的渠道商,通過當地的客戶關系,在當地推介聯想網盤產品,幫助聯想網盤挖掘潛在企業客戶。渠道商獲得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客戶,可以直接推薦給聯想,由聯想銷售團隊來負責售前、售中、簽訂合同、收款、產品交付、售后的全過程。
聯想的標準渠道商共分為三類:A類、B類、C類,針對這三類標準渠道商,只需要繳納相應的保證金,即可獲得渠道商資格,同時享受聯想給予保證金退還機制和加盟優惠政策。
以C類渠道商為例,保證金只需很少的費用,即可成為聯想企業網盤渠道商,享受優厚返利,同時享有電話培訓,銷售專員陪同拜訪客戶,線下會議等優惠政策。
聯想企業網盤擁有遍布全國的渠道商體系。聯想企業網盤堅定地走''大聯想''策略,即渠道和產品相結合共同發展的道路。聯想企業網盤堅持給予渠道商大力的支持:為渠道商解決銷售困難。過去,渠道商不僅找客戶難,而且成單更難,而現在聯想負責成單。回顧聯想的發展歷程,聯想電腦業務之所以取得巨大發展,離不開渠道合作伙伴做出的貢獻;現在,聯想企業網盤為渠道商業務拓展提供足夠、全面的市場支持,輔助其拓展市場。聯想擁有規范的渠道商考核機制,在保證業務運作良好的同時讓渠道商獲得更高收益權利。
而未來,聯想企業網盤將繼續秉承"大聯想"的政策,并且計劃在未來的三年內在全中國、東南亞、海外部分地區200家左右的渠道商做合作的伙伴。如此大規模地市場拓展規模,讓我們看到了聯想網盤對于云存儲未來的信心和決心。如果您還沒有搭上聯想網盤這趟開往云存儲的快車,要抓緊時間行動起來了。
來源:CCTIME飛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